第391章 摩擦升级,宛城烽烟(2 / 2)
“砰!”“咔嚓!”“轰!”
石弹落地!虽然不是真实弹丸,但沉重的训练用石弹(内部灌铅增重)携带着巨大的动能,砸入密集的人群中,瞬间就是一片人仰马翻,筋骨断裂之声不绝于耳!一枚石弹甚至直接命中了一架正在组装的井阑,木屑纷飞,结构崩塌!更有模拟的“火雷弹”炸开,彩色烟幕弥漫,进一步加剧了混乱!
仅仅一轮齐射,曹军弓弩手阵地已然一片狼藉,死伤惨重,建制被打乱,幸存的弩手惊恐地四散奔逃,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这是什么?!!”徐晃又惊又怒,他征战半生,从未见过射程如此之远、威力如此集中、且来自视线之外的攻击!“是投石机?不可能!哪有这样的投石机?!”
还未等他做出反应,第二波打击接踵而至!
这一次,是来自正面!
隐匿在壕沟和新式掩体后的“锐士营”弩手们,接到了自由射击的命令。他们使用的是经过进一步改良、射程和精度更高的“元戎2型”弩!
“嘣!嘣!嘣!”
机械弹动之声如同死神的絮语,密集得令人头皮发麻!数百支弩箭如同飞蝗般,从曹军根本看不到的射击孔中激射而出,跨越近三百步的距离,精准地覆盖了曹军前阵的盾牌手和长枪兵!
“笃笃笃笃!”
箭矢撞击盾牌的声音如同暴雨击打荷叶!然而,曹军士卒惊恐地发现,他们赖以生存的蒙皮木盾,在这恐怖的弩箭面前,如同纸糊一般!锋利的破甲三棱铁镞轻易地撕裂盾面,穿透铠甲,将后面的士卒钉死在地上!阵型瞬间出现了数个缺口!
“结阵!顶住!骑兵!从两翼绕过去,找到他们的弩手!拔掉他们!”徐晃毕竟是宿将,强压下心中的骇然,声嘶力竭地试图稳住阵脚,并派出骑兵试图反击。
然而,他的命令刚刚出口,第三波打击,如同早已计算好一般,降临了!
部署在左右两翼的“磐石”重步营和“烈风”弩兵营,同时从隐蔽处现身!“磐石”营的重步兵如同移动的钢铁城墙,死死堵住了曹军骑兵试图迂回的通道;“烈风”营的弩手则进行交叉侧射,更加致命的弩箭从侧面射入曹军已然混乱的阵型,造成了恐怖的杀伤效果。
曹军骑兵在狭窄的地形下,面对严阵以待的重步兵和来自侧翼的弩箭覆盖,冲锋变成了自杀,人仰马翻,损失惨重。
进攻?连敌人的边都没摸到!防守?敌人的打击来自四面八方,根本无法防御!撤退?在如此密集的火力下转身,无异于将后背彻底暴露给死神!
徐晃看着眼前这如同炼狱般的景象,看着麾下英勇的士卒如同麦秆般一片片倒下,却连敌人的主力在哪里都找不到,一股冰冷的绝望瞬间攫住了他的心脏。他引以为傲的军事经验和指挥艺术,在这完全不对等的战争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鸣金!收兵!快!!”徐晃几乎是吼出了这道命令,声音中带着他自己都未察觉的颤抖。
尖锐的金钲声响起,早已魂飞魄散的曹军如同听到了赦令,丢盔弃甲,争先恐后地向后溃逃,只留下满地狼藉的尸体、哀嚎的伤员和破损的军械。
**初战告捷,震撼北地**
新城城头,魏延看着如同潮水般退去的曹军,脸上并没有多少喜悦,反而带着一种理所应当的平静。他转身对书记官道:“记录:建安十九年夏五月,魏将徐晃率步骑五千来犯,我‘锐士’、‘磐石’、‘烈风’、‘雷火’诸营依新法迎击,于阵地前予敌重创,初步估算,毙伤敌逾千,毁其攻城器械若干,我军伤亡……轻微。敌溃退,未敢追袭。”
“轻微”二字,他咬得格外清晰。
此战,规模不大,时间不长,却如同一场震撼的实战检验。竟陵的新式军制、新式装备、新式战术,第一次在曹魏精锐面前,展露出了其狰狞的獠牙。远程火力碾压、步弩炮协同、隐蔽工事运用……这些全新的战争要素,组合成了曹军完全无法理解的杀戮机器。
消息传回宛城,曹仁看着狼狈不堪、犹自心有余悸的徐晃,听着他那带着屈辱与惊骇的战况描述,久久无言。他默默地走到城头,望向南方,那个曾经他并不十分在意的对手方向,第一次感受到了彻骨的寒意。
而这份伴随着详细战报的寒意,也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被飞速送往邺城,送到了魏王曹操的案头。
宛城烽烟,以其短暂而惨烈的方式,昭告天下:战争的形式,已然改变。旧时代的坚甲利兵与勇猛战将,在新时代的科技与战术面前,正变得脆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