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 第405章 蜀道天险,科技平之

第405章 蜀道天险,科技平之(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建安二十年,春。

中原大定的消息,如同惊蛰的春雷,裹挟着林凡“科技兴邦”的煌煌大势与雷霆军威,彻底震动了偏安一隅的西蜀。成都的汉王宫内,往日那份依托天险、卧薪尝胆的从容,已被一种山雨欲来、黑云压城的窒息感所取代。

刘备端坐于王座之上,冕旒下的面容比以往更加憔悴,眉宇间刻满了深深的忧虑与难以化解的疲惫。殿内,诸葛亮、关羽、张飞、法正等核心臣僚齐聚,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探马确认,林凡已基本消化中原,其麾下大将高顺坐镇许都,魏延为西征先锋,统兵三万,并携大量……工兵及格物院器械,已至汉中,兵锋直指我葭萌关、剑阁!”刘备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将一份紧急军报缓缓放在案上。

“三万?”张飞豹眼圆睁,声如洪钟,“大哥何必忧心!区区三万兵马,就想叩我蜀中大门?俺老张愿领精兵,据守葭萌关,定叫那魏延有来无回!”

关羽丹凤眼微眯,抚着长髯,语气虽傲,却也透着一丝凝重:“三弟不可轻敌。林凡此獠,惯用奇技淫巧。中原之战,曹孟德数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岂是等闲?其所恃者,非兵多将广,乃器利也。彼既敢以三万兵来,必有倚仗。”

诸葛亮轻摇羽扇,面色沉静,但眼神深处却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凝重:“云长所言极是。林凡之患,不在兵马,而在其格物之术,已近乎道。其工兵器械,能开山裂石,能架桥铺路。中原平原之地,其‘钢铁洪流’固然难挡,然我蜀中,有秦巴屏障,有剑阁之险,有金牛、米仓诸道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猿猴难渡,飞鸟愁攀。此乃天赐之险,或可……稍阻其锋芒。”

他的话语,带着一丝不确定,连他自己都无法完全说服自己。林凡带来的变革,已经一次次颠覆了传统的认知。

刘备看向诸葛亮,眼中带着最后的期望:“孔明,依你之见,我蜀中天险,可能挡住林凡的……工兵?”

诸葛亮沉默片刻,羽扇停住,缓缓道:“亮,尽力而为。然,需做万全准备。请大王即刻下令,加固所有关隘,多备滚木擂石、火油箭矢,征发民夫,于险要处多设营寨、陷阱。同时……遣使往东吴,再做联络,纵不能合力抗林,亦需使其不敢趁火打劫。”

战略,依旧是依托天险,层层设防,疲敌阻敌。这是蜀汉唯一,也是最后的选择。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魏延率领的西征先锋军,在进入汉中盆地后,并未急于叩关挑战,反而在距离葭萌关尚有百余里的一处相对开阔的河谷地带,扎下了一座与众不同的连营。这座大营旁,工匠敲打、锯木之声不绝于耳,大量前所未见的工程器械被组装起来,格物院派来的技术人员与工兵将领频繁交流,图纸铺满了临时搭建的案几。

魏延站在一处高坡上,遥望着南方那云雾缭绕、层峦叠嶂的秦岭大巴山,嘴角勾起一抹混合着兴奋与轻蔑的弧度。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他嗤笑一声,“那是以前!在老子……不,在咱们格物院面前,就没有平不了的路,过不去的山!”

**工兵先行,奇技破险**

西征军的作战序列中,工兵部队的比例远超以往,并且配备了格物院最新研发和改良的一系列“破障”装备。

首要目标,是打通从汉中直达葭萌关前沿,并保障后勤畅通的“快速通道”。传统的金牛道、米仓道固然存在,但蜿蜒狭窄,辎重转运极其困难,且易被蜀军袭扰。

“将军,前方三十里,‘鹰嘴崖’路段,山体崩塌,原有栈道损毁严重,修复耗时极长,且蜀军小股部队时常出没骚扰。”工兵校尉向魏延汇报。

魏延大手一挥:“那就别修那老掉牙的栈道了!格物院不是送来了‘悬索架桥’的图纸和材料吗?给老子用上!”

“悬索架桥”,乃是利用高强度钢索(格物院利用水力锤锻和新的渗碳工艺制成的初级钢缆)、滑轮组和特制锚固技术,在峡谷两岸固定钢索,铺设木板,形成悬空通道。这比修建传统的木质栈道速度更快,承重更强,且不易被从下方破坏。

在格物院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工兵们首先利用小型“雷火箭”(一种绑缚炸药、依靠弩炮发射的破障武器,威力可控)清理了悬崖上松动的岩石,开辟出作业面。随后,身手矫健的工兵借助改良的登山爪和绳索,攀上悬崖,打下坚固的钢制锚桩。粗大的钢索通过大型滑轮组被缓缓拉直、固定。仅仅三天时间,一段长约五十丈、可并行两辆辎重车的悬索桥,便横跨在了原本需要绕行数日的深谷之上!

当第一批驮运着粮草和“轻型雷霆炮”部件的骡马,稳稳地走过这座晃晃悠悠却坚实无比的悬索桥时,随行的民夫和部分士兵都发出了惊叹之声。消息传回,连庞统(作为军师随西征军行动)都抚须赞叹:“化天堑为通途,格物之力,竟至于斯!”

与此同时,对于蜀军可能利用地形设置的滚木擂石陷阱,工兵部队也配备了应对之法。一种被称为“破障车”的古怪器械被推上前线——它拥有坚固的倾斜护甲,前方装有可伸缩的巨大撞角或铁铲,由人力或畜力在后方推动,能够有效地清除路障,甚至能在一定坡度上,抵御并偏转小型的滚石。

蜀军小股部队试图利用熟悉的地形进行骚扰、破坏,但他们很快发现,竟陵军的斥候配备了性能远超他们的望远镜和信号镜(利用镜面反射传递简单信号),预警极快。而一旦接战,竟陵军小队普遍装备的连弩和少量配发的“惊魂弹”(烟雾弹),使得蜀军惯用的山地伏击战术效果大减。

竟陵军的兵锋未至,但其强大的工程能力和技术压制,已经如同无形的重锤,开始一点点敲碎蜀军倚仗了数百年的心理屏障。

**剑阁之下,天险失色**

经过一个多月的稳步推进与工程开路,魏延率领的西征主力,终于抵达了入蜀的第一道真正意义上的天险——**剑阁**。

剑门关,矗立于大剑山中段处,两旁峭壁陡直如刀削斧劈,壁高千仞,中间仅有一条狭窄的孔道,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关城之上,蜀军大将吴懿、辅匡早已严阵以待,滚木擂石堆积如山,弓弩手密布,准备凭借这绝世天险,给予竟陵军迎头痛击。

魏延与庞统并辔立于关前数里之外,眺望着那雄峻无比的关隘。

“啧啧,果然是天下一等一的险关!”魏延咂咂嘴,“要是放在以前,没个十万大军,耗上一年半载,死伤无数,怕是连关墙都摸不到。”

庞统眯着眼,打量着关城两侧近乎垂直的崖壁,缓缓道:“强攻自是下策。然我观此关,虽险,却亦有弱点。其倚仗者,无非两侧绝壁,使我军无法迂回,只能正面强攻这狭窄孔道。若……能使兵不限于此道呢?”

魏延眼睛一亮:“士元的意思是?”

“格物院此番,不是还带来了几具试验型的‘飞天索’和‘岩壁钻’吗?”庞统提示道。

“飞天索”,乃是一种利用大型床弩或特制发射器,将带有抓钩的绳索射向高处,供士兵攀爬的装备,其抓钩经过格物院特殊设计,抓附力极强。“岩壁钻”则是利用水力或人力驱动的简易钻机,能在岩石上快速打出可供借力或安装锚点的孔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