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 第404章 中原底定,万民归心

第404章 中原底定,万民归心(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建安十九年,冬,十月丁卯。

许都之战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空气中依旧弥漫着淡淡的焦糊与血腥气息,但震天的喊杀与雷霆般的炮鸣已然止歇。当第一缕晨曦艰难地穿透昨日烟尘织就的阴霾,洒在这座饱经创伤的古城之上时,映入眼帘的,不再是曹魏的旌旗,而是黑底银边、绣着“林”字与格物院齿轮稻穗徽记的竟陵旗帜,在残破的城头与重要的街巷间无声飘扬。

城门由身着玄甲、持元戎弩的竟陵士兵严密把守,神色冷峻,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内外。但令人惊异的是,城门并未完全封闭,而是在严格的检查下,允许一些担惊受怕了一夜的百姓出入,甚至已经有竟陵军的辎重车队,满载着粮食、药材和御寒物资,缓缓驶入城内。

城内的景象触目惊心。尤其是魏王府及周边区域,已化作一片焦黑的废墟,断壁残垣无声地诉说着昨日那场最终决战的惨烈与一位枭雄的末路。其他街区也多有损毁,街道上瓦砾堆积,污水横流,偶尔可见未能及时清理的尸骸。幸存下来的许都居民,大多门窗紧闭,透过缝隙小心翼翼地向外窥探,脸上交织着恐惧、茫然,以及一丝劫后余生的庆幸。他们不知道,新的征服者将带来怎样的命运。

然而,与以往城破后常见的烧杀抢掠、秩序崩坏截然不同,一队队竟陵士兵在军官的带领下,正以一种高效得令人惊讶的方式,清理着街道,搬运尸体,扑灭暗火。他们没有闯入民宅,没有骚扰百姓,只是沉默而迅速地履行着职责。更有一些身着不同服饰、臂缠白布的人员,在一些临时设立的棚区忙碌着——那是随军的医疗队和工兵工程队。

一种迥异于旧时代军队的纪律与秩序,正在这片战争的废墟之上,顽强地生根发芽。

**安民定策,仁政先行**

辰时初刻,原曹魏的司空府(因位置相对完好且远离魏王府废墟,被临时征用为竟陵军前线指挥部)内,一场决定许都乃至中原未来走向的会议正在召开。与会者包括高顺、魏延、甘宁、庞统,以及刚刚连夜从后方赶到的徐庶和一批行政文官。

府衙大堂内,气氛严肃而务实。

“许都已下,曹贼伏诛,此乃不世之功!”魏延率先开口,脸上带着激战后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昂扬,“当务之急,是肃清城内残敌,稳定秩序!”

高顺点了点头,目光看向负责具体城防的将领:“城内肃清情况如何?”

“回禀高将军,”一名将领起身汇报,“主要区域残敌已基本清除,俘获曹军将校十七人,士卒四千余。零星抵抗尚有,但不成气候。我军正在逐坊清查,确保安全。”

“很好。”高顺沉声道,“传令下去,严格执行战时条令。凡我军士卒,有擅入民宅、抢夺财物、淫辱妇女者,立斩不赦!各级军官连带问责!”

“是!”

这时,徐庶接过了话头,他面色沉静,带着风尘仆仆的痕迹,但眼神明亮:“军事管控乃一时之需,欲定中原,首在安民、收心。主公已有明令,我等行事,需彰显竟陵新政与曹魏暴政之天壤之别。”

他转向随行的文官:“即刻起,以主公、丞相名义,发布《安民告示》,遍贴全城及周边州县。核心几条:其一,宣布曹魏覆亡,战争结束;其二,既往不咎,赦免所有放下武器之曹军士卒及低级官吏;其三,开仓放粮,赈济城中因战火缺粮之百姓;其四,免除许都及周边州县本年度及明年一切赋税、徭役;其五,设立‘讼告箱’,百姓有冤屈或遭遇不法,可直接投书,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这几条措施,条条直指民心。赦免令安抚了庞大的降卒和底层官吏,避免了逼反残余势力;免税令和赈济令,则直接给予了在战乱和曹魏后期苛政下挣扎求存的百姓最需要的喘息之机。

庞统补充道:“还需加上一条,招募民夫,参与城池清理与修复,按竟陵标准给付工钱、管饭。既能快速恢复秩序,也能让百姓得些实惠,亲眼看到我等与只知征发徭役的旧官府之不同。”

“正该如此!”徐庶赞道,“此外,医疗队需全力救治城中伤员,不分军民。格物院随行的防疫小组,需立刻组织人手,清理垃圾,消毒水源,预防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一道道命令从司空府发出,竟陵这台高效的军政机器,在摧毁了旧有的统治结构后,立刻开始了新秩序的重建工作,其速度与针对性,让原本心怀忐忑的许都旧吏们瞠目结舌。

**汉帝安置,天命更易**

处理完紧急的民生事务,另一个无法回避的、象征意义极大的问题,摆在了众人面前——如何处置汉帝刘协及一众汉室公卿。

“皇宫目前已被我军控制,内外隔绝,汉帝与一众公卿皆在其中,暂无异动。”负责宫禁守卫的将领汇报。

魏延撇撇嘴:“一个傀儡罢了,依我看,给他些金银,让他颐养天年便是。”

甘宁也道:“就是,这汉室的旗号,早就没什么用处了。难不成还要学曹孟德,搞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如今咱们需要令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