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 第409章 万象更新,帝国初肇

第409章 万象更新,帝国初肇(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随后,刑部在当地公开审理此案,允许百姓旁听。人证、物证确凿,依《新律》条文,当庭宣判:荀靖殴伤官吏、煽动闹事,判处五年徒刑,发往并州矿场服劳役!其家族被罚没部分隐瞒田产,充入官田。

判决一出,颍川震动!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甚至暗中抵制清丈的豪强们,顿时噤若寒蝉。他们终于明白,那个在竟陵崛起的林凡,是真的要打破千年来“刑不上大夫”的潜规则,那本薄薄的《新律》,是真的会落到他们头上!

几乎同时,清河焦触被削去曹操所封的杂号将军虚衔,其家族非法控制的盐井、铁坊被官府强制接管,纳入“工匠协会”管理,并课以重罚。南阳豪族也被强制执行,族学地产被征用,首脑人物被枷号示众,庞大的罚金让其元气大伤。

这几起典型案例,如同几记沉重的杀威棒,狠狠敲打在所有心存侥幸的旧势力头上。律法的威严,在新朝建立之初,便以这种铁血无情却又程序分明的方式,树立了起来。地方上的抵制浪潮,虽然并未完全平息,却瞬间转入了地下,变得谨慎而隐蔽了许多。

**格物之花,遍结硕果**

就在律法涤荡着旧时代污秽的同时,格物院播撒下的种子,也开始在各地结出实实在在的、惠及万民的硕果。

**农事方面**:格物院农政所培育的**“洛阳一号”** 占城稻良种,在江南及淮南地区试种成功,平均亩产比本地稻种高出近两成!消息通过邮政驿传系统飞速扩散,引发了南方农户的巨大热情,各地官府设立的“农技指导点”门槛几乎被踏破。而用于北方旱地的**“代田法”** 和改良的**“区田法”**,也在官府的强力推广下,使得关中、河北等地的粟麦产量有了显着提升。粮食,是民心的基石,丰收的喜悦,极大地冲淡了变革带来的阵痛。

**工匠制造**:水利驱动的大型纺纱机在益州成都府、荆州江陵府的官营织坊投入使用,效率提升十倍不止,出产的“蜀锦”、“荆缎”成本下降,通过竟陵控制的商路行销天下,甚至开始通过海路试探性地出口。而“工匠协会”制定的**“林氏标准”**(长度、重量、容积),随着格物院制作的标准尺、秤、斗发放至各州县,开始艰难却坚定地统一着混乱已久的度量衡,为商业流通扫除了巨大障碍。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翻车”**(龙骨水车)在江东和淮南水乡迅速普及,大大减轻了农田灌溉的人力负担。

**基建工程**:由筑路司规划,征发民夫(给付工钱)并辅以工兵技术的**“洛阳-许都-邺城”** 一级官道拓宽夯实工程基本完工,路面平整,可容四辆马车并行,沿途驿站、补给点齐全。第一批体验到此路便利的商旅,对其赞不绝口,物流效率的提升,肉眼可见。而在黄河重要支流洛水之上,一座完全由石料和新型“水泥”砌筑的**“天津桥”**(取“天子津梁”之意)正式合龙,其坚固雄伟,远超以往任何木石桥梁,成为了洛阳新城的地标之一,也展示了新朝在工程建设上的强大能力。

**民生改善**:各州郡县的**蒙学**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虽然师资、教材尚且粗陋,但“扫盲”和“启蒙”的理念已经播下。教授的内容除了基础的《千字文》(修订版),更有简单的算学、以及介绍风雨雷电、四季变迁的《格物蒙求》。许多贫苦人家的孩子,第一次有机会触摸书本,认识文字。城市的卫生状况得到改善,公共厕所、垃圾处理点的设立,以及对于饮用水源的初步管理,使得洛阳、邺城、成都等大城,在入夏后并未爆发大的疫情。

这一切的变化,并非轰轰烈烈,却细密而持久。一个老农或许不懂什么是三省六部,但他能感受到赋税减轻了,新式犁具更好用了,官道平整了,孩子能认字了。一个工匠或许不明白专利法的深意,但他看到了官方工坊的新机器,听到了“工匠协会”能为技术创新争取利益。一个商人则切实体会到了度量衡统一、道路畅通带来的便利。

**蓝图铺展,人心向新**

夏去秋来,建安二十一年的秋天,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丰收之年。

金黄的稻谷在江南梯田翻滚波浪,沉甸甸的粟穗在关中平原垂下头颅。各地官仓前所未有的充盈,市场上粮价平稳,甚至略有下降。伴随着粮食丰收的,是民间对于新政认可度的显着提升。

尽管依旧有暗流涌动,有旧士族的哀叹与非议,有执行层面的偏差与不公,但大势,已然不可逆转。新朝以其强大的组织能力、超越时代的科技实力和相对清明的律法,向天下人展示了它与旧王朝截然不同的面貌与潜力。

这一日,林凡在徐庶、庞统的陪同下,微服出访,来到了洛阳城外新建的一座大型“农事试验场”。田野里,收割后的土地正在进行肥力养护试验,远处,风力提水车在秋风中缓缓转动,将河水引入沟渠。

看着眼前这片充满生机与秩序的土地,林凡缓缓开口道:“元直,士元,你们看,这新旧交替,像不像这土地?唯有深翻、施肥,除去杂草(旧势力),引入活水(新技术新制度),才能长出茁壮的新苗(新秩序)。”

庞统笑道:“主公比喻精妙。如今杂草已除大半,活水已引,就看这新苗,能长多高了。”

徐庶则更显沉稳:“根基初奠,然天下之大,非一蹴而可就。北疆胡尘未靖,南方山越有待归化,吏治澄清更需时日。万里之行,方始于足下。”

林凡点了点头,目光悠远:“是啊,路还长。但我们走的方向,是对的。”他弯腰抓起一把黝黑湿润的泥土,在手中碾碎,“这天下,不应是某一家一姓之天下,不应是士族门阀之天下,而应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所有辛勤劳作之人的天下。我等要建立的,是一个能让这泥土里长出更多粮食,能让工匠造出更精良的器物,能让孩童读得起书,能让律法成为准绳的……新时代。”

他松开手,泥土簌簌落下。

“万象更新,帝国初肇。这,仅仅是个开始。”

秋风吹过,带来丰收后田野特有的芬芳,也带来了一个崭新时代愈发清晰、坚定的脚步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