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万象更新,帝国初肇(1 / 2)
建安二十一年,夏。
如果说元月的《新政纲要》颁布如同一声春雷,惊醒了沉睡的华夏大地,那么经过近半年的酝酿与推行,到了盛夏时节,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已然显露出诸多与旧时代截然不同的、生机勃勃的新芽。变革的气息,不再仅仅停留在洛阳的诏令和格物院的图纸上,而是如同润物无声的春雨,悄然浸润至州郡县乡,触及着士农工商每一个阶层的生活。
然而,新芽的萌发,必然要顶破板结的旧土。光辉的蓝图之下,是无数具体而微的碰撞、摩擦、适应与阵痛。新朝的根基,就在这日复一日的推行与磨合中,被一点点夯实。
这一日,洛阳丞相府,弘文殿内,气氛略显凝重。一次非例行的军政会议正在召开。与会的除了林凡、徐庶、庞统、高顺等核心,还有新任的刑部尚书(由一位以铁面无私着称的原竟陵法曹晋升)以及几位来自地方的情报主管。
“主公,”刑部尚书狄怀英(虚构人物)面色严峻,手持一份卷宗,“近月来,各州郡上报,因推行《新律》、清丈田亩、考核官吏而引发的诉讼、冲突,共计三百余起。其中,涉及地方豪强、前朝遗留官吏抵制新政者,占七成以上。”
他翻开卷宗,具体举例:“豫州颍川,荀氏旁支子弟荀靖,依仗族望,抗拒清丈,殴伤县衙书吏,并煽动部分佃农围堵县衙,声称新政‘苛虐士人,违背祖制’。”
“冀州清河,原魏国降将焦触,虽已解甲,但其家族把控地方盐铁旧业,抵制‘工匠协会’标准与新税制,暗中联络旧部,颇有怨言。”
“荆州南阳,数家豪族联合,抵制蒙学官化,阻挠官府征用族学地产,并散布谣言,称官学所授格物之学乃‘奇技淫巧’,会‘败坏人心’。”
狄怀英每念一例,殿内众人的眉头便紧锁一分。这些事件规模不大,却如同附骨之疽,散布各地,消耗着新政推行的精力,也试探着新朝律法的底线。
魏延冷哼一声,抱拳道:“主公!依末将看,对这些冥顽不灵之辈,没什么好说的!直接派兵弹压,抓几个带头闹事的砍了,看谁还敢聒噪!”
高顺微微摇头,沉声道:“武力可平一时之乱,难服长久之心。且各地情形复杂,若动辄用兵,恐激起更大反弹,正中某些心怀叵测者下怀。”
庞统轻摇羽扇,眯着眼:“此乃新旧交替之必然。旧势力盘根错节,岂会甘心让出特权?彼等所恃,一为地方影响力,二为旧有观念之 iia(惯性)。我等的对策,需刚柔并济,既要彰显律法之威严,亦需辅以疏导与分化。”
林凡一直沉默地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座椅扶手。他深知,这是构建新秩序必须经历的阵痛。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狄怀英:“狄尚书,依《新律》,颍川荀靖、清河焦触、南阳豪族之行,该如何处置?”
狄怀英毫不犹豫地回答:“回主公!荀靖殴伤官吏、煽动民乱,依律当处徒刑(劳役),并罚没部分田产。焦触抵制国策、暗结私兵,虽未付诸行动,亦属大不敬,当削其爵位(若有),查抄非法所得之业。南阳豪族阻挠教化、散布谣言,当处以罚金,强征地产用于官学,首恶者需受枷刑警示。”
“好。”林凡点头,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那就按律执行。不必刻意加重,也绝不徇情枉法。要让天下人看到,在新朝,**律法面前,无分士庶,无问亲疏**。颍川荀氏?就算是荀彧(已故)直系,触犯律法,亦与庶民同罪!”
他顿了顿,看向徐庶:“元直,遴选干练御史,组成巡查组,分赴各地,明察暗访,重点监督《新律》执行与新政推行情况,有徇私舞弊、执行不力者,无论官职,立即弹劾查办!”
“是!”徐庶领命。
“另外,”林凡补充道,“加强对新政的宣传。格物院不是弄出了成本更低的‘油印机’吗?大量印制《新政纲要》解读、《新律》简明读本,分发各州县,甚至下乡。要让百姓知道,新政对他们有何好处,他们拥有的权利是什么。舆论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就会被旧势力占据。”
**律法之威,涤荡旧秽**
林凡的意志,被不折不扣地执行了下去。
数日后,一队身着玄色制服、臂缠金线的刑部差官与御史台巡查,在数百名州郡兵丁的护卫下,抵达颍川。他们没有直接闯入荀氏庄园,而是依照程序,出示公文,传唤荀靖。
起初,荀氏族人还试图以“家法处置”、“赔钱了事”等旧例斡旋,甚至搬出了已故荀彧的名头。但刑部官员面无表情,只重复一句:“此乃国法,非家事。”
当荀靖态度嚣张,再度口出狂言时,差官毫不犹豫,出示拘捕令,当场将其锁拿!此举在颍川引起轩然大波。荀氏是何等门第?四世三公,名满天下!如今竟被如此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