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铁轨初鸣,龙吟千里(2 / 2)
徐庶抚须的手微微颤抖,他看到的,是政令通达、物资流通效率的质的飞跃,这对于治理一个庞大帝国意味着什么,他再清楚不过。
就连一向持重的荀顗和顾雍,此刻脸上也写满了震惊与难以置信。他们固有的认知,在这钢铁(木)巨龙的低吟面前,被狠狠击碎。
林凡的嘴角,终于勾起了一抹满意的弧度。效果,比他预想的还要好。
**宏图初展,争议再起**
轨道马车在预定的终点——十里外的一座临时站台稳稳停下,随后又被牵引返回。整个往返过程,耗时极短,效率惊人。
演示结束,现场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尤其是那些参与建设的工匠和劳役,更是与有荣焉,激动不已。
回到观礼台,众人的心情却远未平静。
糜竺第一个激动地开口:“议长!此物神妙!若能建成网络,沟通南北东西,则商贸繁荣,指日可待!帝国财政,必将再上台阶!我建议,应立即规划,大力兴建!”
公输凡和墨衡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期盼地看向林凡。
然而,反对的声音也随之而来。
一位随行的、并非议员但地位不低的户部官员(与旧士族关系密切)皱着眉头出列:“议长,诸位大人。此物虽巧,然耗费亦巨啊!仅是这洛阳至许都实验段,所耗木料、人工,已是天文数字。若推广全国,需多少银钱?如今北疆战事正酣,国库本就不裕,再将巨资投入此等……此等工程,是否妥当?不如待战事平息,国库充盈,再徐徐图之。”
他的话,代表了一部分保守官员和旧士族的心思——拖延,甚至阻挠。
荀顗也沉吟道:“兴建此等轨道,需占用大量良田,拆迁民宅,恐引民怨。且如此庞大的工程,管理、维护,皆是难题。是否真有必要?”
庞统立刻反驳:“目光短浅!此物之利,岂是眼前银钱可衡量?一旦成网,物流加速,各地物产得以流通,商业繁荣,税收自然增加!此乃生生不息之财源!至于占地拆迁,自有《新律》与补偿措施,何足道哉?”
高顺也沉声道:“北疆战事,正需此物保障后勤!若能有一条直通雁门的轨道,我军粮草军械转运,将再无后顾之忧!此乃军国利器,岂能因小费而废大功?”
双方再次争论起来,焦点集中于“造价”、“优先级”与“社会影响”。
林凡静静地听着,直到争论声稍歇,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诸公所虑,不无道理。造价高昂,占地扰民,皆是实情。”
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全场:“然,尔等可曾算过一笔账?以此轨道马车之效率,一旦联通洛阳-许都-邺城,每年节省在途损耗、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几何?因此带动的商贸增长,税收增加,又几何?其对于巩固边防、稳定地方、提升朝廷控制力的无形价值,又值几何?”
他走到台边,指着那两条延伸的轨道,语气变得无比坚定:“此非奇技淫巧,此乃**国之血脉**!血管不畅,则肢体萎靡;交通阻塞,则国家割裂!今日之投入,是为明日之强盛奠基!”
“故此,”林凡斩钉截铁地定调,“**帝国铁道网计划,必须启动!**”
“即日起,由格物院交通所、工部、户部联合成立‘帝国铁道总局’,公输凡兼任首任总办。优先规划并建设三条干线:其一,洛阳-许都-邺城;其二,洛阳-长安;其三,许都-徐州!前期以木质轨道为主,积累经验,培训人员,同时格物院需全力研究**更坚固、更耐久的铁轨替代方案**!”
“资金问题,由议会专项拨款、发行建设债券、引入民间商股(糜竺负责)三部分解决。占地拆迁,严格依《新律》补偿,有敢阻挠、克扣者,严惩不贷!”
林凡的决策,一锤定音。反对者哑口无言,支持者欢欣鼓舞。
**龙吟已响,大势所趋**
夕阳西下,将轨道和那静静停放的轨道马车染上了一层金辉。林凡一行人已乘车离去,工地上依旧是一片欢腾。
公输凡站在空旷的轨道旁,抚摸着那尚带余温的木轨,如同抚摸着情人的肌肤,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知道,一个全新的时代,就在这“龙吟”初响之中,到来了。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洛阳,并随着驿马和商队,飞向帝国的四面八方。
旧士族的密室中,陈珪等人闻讯,脸色更加阴沉。他们意识到,林凡推动变革的决心和力量,远超他们的想象。这“铁道”一旦建成,不仅将极大增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彻底打破地域隔阂,更会催生一个与土地关联不那么紧密的新兴阶层(工人、技术人员、依托铁路的商人),他们的千年世家优势,将荡然无存。
“必须阻止他……”陈珪攥紧了拳头,指节发白,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而在北疆,正在紧张备战的魏延,收到洛阳传来的简报时,先是一愣,随即猛地一拍大腿,哈哈大笑:“好!好个铁轨!等这路修到雁门,老子看那轲比能还能往哪儿跑!”
铁轨的初鸣,如同一声号角,不仅宣告了交通革命的到来,更深刻地搅动了帝国的政治格局与未来走向。一条条即将铺开的轨道,仿佛这个新生文明跃动的脉搏,强劲而有力。
龙吟千里,大势已成。
任何试图阻挡这滚滚车轮的螳臂,都注定将被碾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