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资本巨舰:2000亿资产的战略布局(1 / 2)
2023年岁末的杭州,西湖笼罩在一层薄薄的冬雾中,平添几分诗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钱江新城顶级写字楼顶层——澈宇家族办公室总部会议室内,正在进行的一场冷静而高效的年终资产盘点会议。
巨大的环形会议桌中央,是全息投影展示的实时资产分布图,周围坐着林澈、澈宇cEo张岳、cFo李娜以及各资产类别的负责人。整面墙的落地窗外,钱塘江奔流不息,仿佛与室内流动的资本遥相呼应。
林总,各位同事,张岳站在全息投影前,手持激光笔,声音沉稳有力,截至2023年12月31日,澈宇家族办公室管理资产总规模,已经突破2000亿大关,达到2085亿元。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全息投影上的数字跳动定格,会议室内响起一阵克制的掌声。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自豪,但更多的是属于专业投资者的冷静。
让我们看一下具体的资产配置情况。张岳切换投影,一个清晰的饼状图呈现出来:
股权投资:800亿元,占比38.3%。这仍然是我们最重要的配置方向,主要聚焦在硬科技领域。
股票投资:600亿元,占比28.8%,以全球优质科技股和指数基金为主。
房地产:300亿元,占比14.4%,分布在国内外核心地段的商业和顶级住宅。
债券投资:200亿元,占比9.6%,主要是国债和高信用等级企业债。
艺术品及其他另类投资:100亿元,占比4.8%。
最后是现金及等价物:85亿元,占比4.1%,保持流动性。
李娜接着从财务角度补充:今年我们的整体投资回报率达到18%,远超市场平均水平。特别是在硬科技领域的股权投资,平均回报率达到了35%。
这时,股权投资部门的负责人开始汇报具体案例。
最成功的案例之一,是我们在2022年初投资的壁仞科技。负责人调出详细的投资报告,当时投资15亿元,占股15%。随着壁仞在今年成功上市,目前我们的持股市值已经达到90亿元,回报超过5倍。
另外,我们投资的10家硬科技企业中,已经有2家成功上市,3家正在上市进程中。早期投资的天科新材料,估值也在一年内翻了3倍。
林澈专注地听着,不时提出问题:壁仞的减持计划安排得如何?
我们已经制定了为期24个月的渐进式减持方案,负责人立即回答,既能够锁定收益,又不会对市场造成冲击。预计最终回收资金可达80亿元以上。
张岳继续汇报其他资产类别的表现:房地产组合今年贡献了稳定的租金收益和8%的价值增长;债券组合在利率波动环境下仍然保持了5%的收益;艺术品投资方面,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在今年秋拍中,估值已经达到购入时的2.5倍。
风险控制情况如何?林澈问道。
风控总监立即回应:我们的VaR(风险价值)模型显示,在95%的置信水平下,单日最大可能损失控制在总资产的1.5%以内。所有投资都严格执行了止损和分散化策略。
会议进行了整整三个小时,每一个数字、每一项决策都被仔细推敲和论证。这就是澈宇的风格——在光鲜的业绩背后,是极致专业和严谨的态度支撑。
结束时,林澈做了总结:2000亿,是一个里程碑,但更重要的是配置的科学性和收益的稳定性。澈宇不仅要会赚钱,更要懂得如何科学地管理财富。
就在众人准备离开时,张岳收到了一条重要信息。他看完后,对林澈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林总,看来我们接下来的会议要增加一个新议题了。
原来,就在澈宇内部进行年终总结的同时,外界对这家神秘家族办公室的关注度正在急剧升温。特别是雷军和张一鸣这个级别的企业家,都在寻找能够理解科技行业、同时又具备专业资产管理能力的财富管理机构。
第二天上午,澈宇的会议室迎来了一个特别的视频会议。屏幕一端是林澈和张岳,另一端则是雷军和他的财务团队。
林总,听说你们今年的业绩相当亮眼啊!雷军开门见山,他那标志性的笑容出现在屏幕上,我也不绕弯子了,我们小米系的几个创始人,想委托澈宇管理一部分资产。
张岳立即调出准备好的方案:雷总,我们为小米系量身定制了一个资产配置方案,总规模300亿元,采取...
等一下,雷军打断了他,配置方案你们专业,我就不细究了。我只有一个问题:你们能不能保证15%的年化收益率?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在资产管理行业,从来没有人敢给出收益保证,更何况是15%这样的高要求。
然而,林澈却微微一笑:雷总,如果亏了,我个人补足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