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重生2010:从投资小米开始 > 第261章 资本巨舰:2000亿资产的战略布局

第261章 资本巨舰:2000亿资产的战略布局(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句话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

但是,林澈话锋一转,我有两个条件:第一,投资期限至少五年;第二,主要配置在硬科技领域。

雷军大笑起来:好!就喜欢你这样的自信!五年没问题,投硬科技更是求之不得。那就这么说定了!

视频会议结束后,张岳忍不住问:林总,15%的保证是不是太冒险了?

林澈看着窗外:我们对硬科技的理解,就是最大的安全边际。

就在雷军之后,字节跳动的张一鸣也通过视频接入进来。与雷军的豪爽不同,张一鸣更加内敛和细致。

林总,我们注意到澈宇在硬科技投资上的独特眼光。张一鸣说话一如既往地冷静,我们希望能够参与你们的投资机会。

有了之前与雷军谈判的经验,这次张岳直接给出了方案:张总,我们建议先以200亿元规模试水,重点配置在人工智能、芯片设计等前沿领域。

让人意外的是,张一鸣直接答应了:可以。我相信你们的专业判断。

接连拿下两位科技巨头的资产委托,让澈宇的管理规模一夜之间增加了500亿元。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在顶尖企业家圈子里传开。

三天后,澈宇召开了紧急合伙人会议。

各位,林澈看着在座的核心团队,现在是我们迈出更大一步的时候了。

他让助理将一份厚厚的计划书发给大家。

我建议,澈宇下一步发行硬科技主题基金,向社会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

张岳立即领会了这个战略的深意:这样我们就能把影响力从私人财富领域,扩展到更广阔的大众投资市场。

没错。林澈点头,基金首期规模500亿元,重点投资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硬科技领域。澈宇自己出资100亿元作为基石投资。

李娜快速计算着:按照2%的管理费和20%的超额收益分成,这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管理费收入,更能把我们投资硬科技的理念推广开来。

更重要的是,林澈站起身,走到窗前,这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用资本助力硬科技发展,硬科技成长带来的回报又反哺更多的资本投入。

一周后,澈宇硬科技基金募集说明会在杭州隆重举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雷军和张一鸣都亲自到场站台。

雷军在致辞中说:我相信林澈,不仅因为他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更因为他真正懂得科技创新的价值。

张一鸣则从行业角度分析:中国硬科技的发展需要长期资本的支持,澈宇的这支基金来得正是时候。

发布会结束后,基金的预约认购规模迅速突破了800亿元,远超500亿元的目标。

当晚,在澈宇顶楼的办公室,林澈、张岳和李娜看着认购数据,相视而笑。

看来,市场比我们想象的更渴望硬科技投资机会。张岳感慨道。

李娜看着财务报表:扣除雷军、张一鸣委托的500亿,加上新基金的500亿,我们的管理规模已经突破3000亿了。

林澈却显得很平静:规模只是数字,真正的价值在于我们能用这些资金推动多少科技创新。

他拿起一份投资计划书:接下来,我们要重点寻找那些能够改变世界的硬科技项目。

窗外,杭州的夜景璀璨夺目。而在澈宇的办公室里,一个更加宏大的资本蓝图正在徐徐展开。从私人财富管理到硬科技生态建设,澈宇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写中国资本市场的格局。

这一刻,澈宇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家族办公室,它正在成为中国硬科技崛起路上不可或缺的资本引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