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看似妥协,实则暗藏危机!(2 / 2)
李达康这件事,是个契机。
谁没有短板?谁没点难言之隐?这在哪儿都说得通。
但关键是什么?
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一个口号里的法治社会,而是一个能让人信服的现实。
靠说没用,得做。
过去我没有机会,也不敢出头。
但现在,我站在这儿,手里有点分量,眼前也有个突破口。
这时候如果还往后缩,那以后就更没人往前走了。
您懂我的意思吗?
哪怕最后这事像以往一样,悄无声息地压下去,至少它激起了一点波澜。
就那么一点点涟漪,也可能让一些人开始抬头看天。
这就够了。
哪怕只是微光一闪,也值得我去试一回。”
骆山河听完,默默叹了口气。
他太清楚这个位置意味着什么。
体制内的重力,根深蒂固,强大到足以碾碎任何孤勇。
很多时候,明知不对,也只能低头。
不参与,已是底线;不动摇,已是坚守。
可祁同伟不一样。
他是想借这阵风,迈出那一步——哪怕前方万马千军。
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骆山河敬佩,却自认已不再拥有。
他也曾有理想,也怀家国之志,只是岁月磨平了棱角,多了权衡,少了冲动。
此时他望着祁同伟,目光里藏着复杂的情绪,最多的,是久违的羡慕。
那种不顾一切想做点事的劲头,他已经很多年没感受到了。
最终,万千思绪只化作一句轻语:
“同伟啊,你这么做……
多留个心眼吧。
万一……动静太大……”
话没说完,但他不必说尽。
彼此都明白背后的潜台词。
在这个圈子里,什么事能碰,什么事碰不得,心里都有杆秤。
当然,像祁同伟这样想法的人并非没有。
可另一面,守旧的势力同样盘根错节。
他这么干,等于直接触碰一批人的利益。
这些人,多半是既得者,手握资源,关系纵横。
动他们,哪会轻易善罢甘休?
骆山河能做的,只有提醒一句“小心”。
其他的,他插不上手,也不敢插手。
他的态度很现实——内心支持,行动沉默。
他欣赏祁同伟的担当,可自己早已过了凭着热血冲锋的年纪。
祁同伟听罢,反而笑了,笑得坦然,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那些背后的艰难与压力,他一字未提,只淡淡回应:
“您太谨慎了。
我这人别的优点不说,保全自己还是懂的。
我一直信一句话:有多大本事,办多大事。
李达康这事,我只是推动程序落地,没越界,也没干预。
依法办事,在咱们这儿也不是头一遭。
只是眼下汉东的情况特殊些罢了。
我心里有数,不会莽撞。
再说了,案子现在还没定性,到最后,
李达康未必会有事——这才是关键。
这些分寸,我一直拿捏得很紧。
您放心,我不会让自己陷进去的。”
祁同伟说得越轻松,骆山河心里就越沉重。
他没想到,祁同伟竟已想得如此深远。
可正因如此,他才更担忧。
但他无法阻止,也不便多言。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酒杯一抬,千言万语都融在了这杯中。
两人目光交汇,彼此心照不宣地笑了。
有些事,不必说出口,早已了然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