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开局被撵之傻柱觉醒 > 第160章 新征程(上)

第160章 新征程(上)(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荣誉,也意味着潜在的政策支持与资源倾斜。消息传出,业内诸多企业摩拳擦掌,志在必得。

“何记”内部,也自然产生了强烈的期待。以欧阳文山为首的团队认为,以“何记”的行业地位、文化积淀以及何晓个人日益提升的社会影响力,入选重点单位乃至在委员会中担任要职,几乎是板上钉钉,这对品牌将是极大的赋能。

但何晓在最初的兴奋之后,却陷入了更深的沉思。 他召集团队,连开了几次务虚会。他抛出的问题直指核心:“我们争取这个身份,最终是为了什么?是图一个光鲜的‘名分’,还是真正想为这个行业、为文化的传承做点实事?如果参与其中,我们准备贡献什么?又可能面临什么?”

讨论是激烈的。大家看到了机遇:借助国家平台,可以更系统地挖掘、保护濒危技艺,推动中餐标准化与国际化,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但也看到了风险:容易被打上“官方标签”,可能失去部分市场化活力;会面临更复杂的协调关系,消耗大量管理精力;甚至可能被卷入不必要的舆论纷争。

关键时刻,何晓再次与父亲进行了一次长谈。 这一次,不是在老宅,而是在“何记饮食文化博物馆”的展厅里,周围是承载着无数记忆的老物件。

何雨柱听完儿子的分析,背着手,在一张泛黄的、何记最初在湾仔开张时的照片前驻足良久,缓缓道:“晓儿,咱‘何记’这块牌子,能立到今天,靠的是啥?”

何晓答:“靠的是实打实的手艺,是客人的口碑。”

“对喽!”何雨柱转过身,目光炯炯,“是口碑,是老百姓用脚投票投出来的。官家的认可,是锦上添花,是好事。但咱不能本末倒置,不能为了这朵‘花’,把织锦的功夫给荒废了。你的心思,得放在怎么把菜做得更好吃,把店开得更让人放心,把那些老手艺传下去。至于名头、位子,有了,是责任,得担起来;没有,咱的锅台照转,客人照来。”

父亲的话,如明灯照亮迷雾。何晓豁然开朗:“何记”的立身之本是市场与客户,是那份对味道和诚信的坚守。 参与国家项目,应是水到渠成、能力匹配自然结果,是承担行业领袖责任的途径,而非追求的目标本身。心态必须摆正:不趋不避,不卑不亢,以我为主,贡献价值。

最终,何晓做出了决策:积极参与,但坚守核心原则。

他亲自指导团队,准备了一份厚实的申请材料。材料没有过度包装“何记”的辉煌业绩,而是重点阐述了“何记”在技艺传承(如“师带徒”体系)、文化挖掘(如博物馆与研究院)、标准化探索(如“何记大脑”助力技艺数据化)、可持续发展(如绿色供应链)等方面的具体实践、未来计划以及愿意向行业开放分享的资源与经验。其核心思想是:“何记”愿作一块“铺路石”,为行业共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随后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中,何晓也明确表达了“何记”的立场:愿意在符合市场规律和企业实际的基础上,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但希望保持企业运营的独立性与市场化活力,确保参与工作的实效性,避免形式主义。

这种务实、低调、贡献导向的姿态,反而给相关方面留下了深刻印象。 经过严格评审,“何记”成功入选“新饮食文化工程”重点单位,何晓本人也被聘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更令人欣慰的是,评审意见中特别肯定了“何记”“基于市场实践、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开放共享”的工作思路。

殊荣加身,何晓却异常清醒。 在内部会议上,他告诫管理团队:“这顶‘帽子’是压力,更是鞭策。它意味着社会对我们有了更高的期待。我们更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用更好的产品、更优的服务、更实的文化贡献来说话。绝不能躺在功劳簿上,更不能让这块牌子,成了束缚我们创新手脚的‘金箍’。”

“新程”的序幕,就在这内功深化与外部认可的交织中,悄然拉开。 “何记”这艘巨轮,在经历了市场的狂飙、转型的阵痛、文化的自省后,似乎进入了一段更显沉稳、更富底蕴的航程。何晓站在船头,目光穿越眼前的风景,投向了更遥远的地平线。他深知,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如何在这更广阔的舞台上,既履行好行业领军者的责任,又保持“何记”独特的创新活力与市场竞争力,将是一场更为复杂和考验智慧的长跑。

家的温暖,给予了这艘巨轮最深的定力;国的期许,则为其开辟了更广的航域。前路漫漫,何晓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内心的方向,也从未如此清晰。新程之上,风正劲,帆已满,关于“何记”的下一个传奇篇章,正待挥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