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交棒(1 / 2)
集团年度战略会议结束后的深夜,何晓独自一人留在空荡荡的会议室。巨大的环形会议桌中央,全息投影已熄灭,只留下空气中淡淡的电子元件气味。窗外,是香港永不眠的璀璨夜景,霓虹灯勾勒出天际线的轮廓,如同他掌舵“何记”这些年来所构建的、庞大而精密的商业版图。
他缓缓踱步到落地窗前,玻璃映出他不再年轻的面容。两鬓已见清晰的白发,眼角的纹路记录着无数个不眠之夜和重大决策时的凝神。就在几小时前,他刚向核心管理层宣布了那个深思熟虑、甚至有些残酷的决定:他将逐步卸任集团CEO职务,仅保留董事长一职,将日常经营管理的权杖,正式移交给他培养多年的COO(首席运营官)程家明。而他自己,未来的工作重心将转向集团长期战略、核心技术布局、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寻找和培养下一代、乃至下下一代的领军者。
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几乎凝滞的寂静。尽管数年来已有风声,但当这一刻被正式宣示,依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波。程家明,那位以严谨、沉稳、对数字化运营有深刻见解而着称的得力干将,在众人的注视中站起身,表情凝重,眼神里交织着激动、感激与沉甸甸的压力。何晓走过去,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过多言语,一切尽在不言中。
消息像投入静湖的石子,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何记”帝国。内网公告下的留言瞬间爆满,有对何晓时代的深情回顾与不舍,有对程家明的祝贺与期待,也有对未来的各种猜测、忐忑甚至一丝隐忧。股价在次日开盘后出现了短暂波动,市场需要时间消化这一重大变动。
真正的考验,在权力交接的细微处悄然显现。
何晓开始有意识地“退后”。他不再每日主持晨会,不再对各部门的周报事无巨细地批注,甚至有意减少了在核心管理群里的发言频率。他给自己定下规矩:除非涉及集团生存底线或程家明主动求助,否则绝不对具体业务指手画脚。
然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知易行难。
一次,关于是否收购东南亚一家新兴植物基蛋白公司的投资委员会上,程家明团队经过详细尽调,认为该标的估值过高、技术壁垒存疑,建议否决。何晓列席会议,听着汇报,脑海中瞬间闪过数种通过资本运作、资源整合来提升标的价值的可能性,这是他驾轻就熟的领域。他几乎要开口,但看到程家明专注而自信地阐述着否决理由,看到其他委员纷纷点头,他硬生生将话咽了回去,只是最后补充了一句:“家明考虑得很周全,风险控制是首要的。我同意委员会的决策。”
会后,投资部负责人私下找到何晓,委婉表示:“何董,其实如果您觉得有戏,我们可以再谈谈……”何晓摆摆手,打断了他:“现在家明是CEO,决策权在他。我们要相信他的判断,也要允许他试错。” 话虽如此,他独自回到办公室,对着那份被否决的项目书,还是沉默了许久。放手,意味着信任,也意味着必须承受可能错失机会的成本。
另一次,更棘手。北美大区业绩连续两个季度未达预期,程家明决定调整该区总裁,由一位更年轻、风格更激进的高管接任。被调整的总裁是跟随何晓打江山二十多年的老臣,直接一个越洋电话打到何晓这里,情绪激动,诉说着委屈和对新策略的不解。何晓听着电话那头的愤懑,心中五味杂陈。他理解老臣的感受,也明白程家明需要建立权威、推动变革。他没有干预具体人事,而是花了整整一个小时安抚老臣,肯定他过去的功绩,引导他理解公司转型的必要性,并承诺会与程家明沟通,妥善安排他的后续工作。挂断电话,他立刻联系程家明,不是指责,而是转达了老臣的情绪,并建议在调整方式上是否可以更圆融,比如设置过渡期、给予荣誉职位等,但最终强调:“人事任免,你全权决定,我支持你。”
这些细微处的克制与支持,比做出任何宏大的战略决策都更耗费心力。 何晓仿佛在练习一种“精神的瑜伽”,需要极强大的意志力,才能克制住深入骨髓的干预本能,将空间真正让渡出去。他开始将更多时间花在之前无限顾及的领域:深入“何记饮食文化研究院”,与年轻的研究员们探讨饮食科技的未来趋势;重拾阅读,系统研究基业长青企业的传承案例;甚至报名参加了一个关于“领导力传承与组织活力”的高级研讨会。
与此同时,程家明在接任CEO后,开始了自己的“施政”。
他的风格与何晓不同。何晓是谋定后动、气势磅礴,善于在复杂局面中开辟新航道;而程家明则更注重系统优化、数据驱动和执行力提升。他上任后烧的“三把火”,都带着鲜明的个人印记:
1. “卓越运营”计划:启动全集团范围的流程再造,利用大数据和AI进一步优化供应链效率、门店运营标准和成本控制,目标是将集团运营利润率在三年内提升两个百分点。此举提升了效率,但也让部分习惯了原有节奏的老员工感到压力。
2. “数字化2.0”升级:加大投入,将“何记大脑”从决策支持系统,升级为覆盖研发、生产、营销、服务全链路的智能运营中枢,甚至尝试在部分门店试点“无人厨房”和“AI营养师”。技术部门欢欣鼓舞,但一些老师傅私下表示担忧,觉得“机器味儿”越来越重。
3. “新锐品牌”独立运营:将“何味”等面向年轻群体的创新业务彻底剥离出主品牌体系,成立独立公司,给予更大的自主权和风险承受度,鼓励其大胆试错,甚至允许其亏损运行以换取市场增长。这激发了新业务的活力,但也引来了主业务板块关于资源分配不公的微词。
改革必然伴随阵痛。 季度财报会上,尽管集团整体业绩稳健,但北美区的调整阵痛和“新锐品牌”的战略性亏损,还是引来了几位看重短期利润的机构分析师的尖锐提问。程家明虽然准备充分,应对得当,但会场的气氛仍能感受到一丝压力。
会议结束后,何晓主动走到程家明身边,与他一起走向办公室。“家明,今天应对得不错。”何晓语气平和,“改革就像炒菜,火候到了,味道自然就出来了。别太在意一时一地的得失,看长远。” 程家明松了口气,点头道:“谢谢何董,我明白。就是感觉……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何晓笑了笑:“掌舵的人,脚下永远是冰。习惯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