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开局被撵之傻柱觉醒 > 第164章 守夜人

第164章 守夜人(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太平山顶的晚风带着沁人的凉意,吹散了白日的喧嚣,也吹皱了何晓心中那片名为“交棒”的湖面。父亲何雨柱那句“看火候的人”,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久久不散。他俯瞰着脚下这片由父亲奠基、由他亲手推向辉煌的商业帝国,心中那份因权力移交而产生的微妙失落感,渐渐被一种更宏大、更沉重的责任感所取代。

他意识到,自己角色的转变,并非从舞台中央退入幕后阴影,而是从聚光灯下的“领舞者”,转变为整场演出的“总导演”和“艺术总监”。他的目光,必须从下一季的财报、下一款新品的销量,投向更远的未来——五年、十年、甚至三十年后的“何记”,应该是什么模样?它能否穿越更复杂的经济周期、技术颠覆和文化变迁?它赖以生存的“匠心”与“人情味”,如何在日益数字化的世界中传承不息?

这个关乎“何记”永续发展的终极命题,如同一幅巨大的、尚未落笔的画卷,在他面前缓缓展开。他决定将这幅画卷的绘制,作为自己卸任CEO后最核心的使命。他将这个使命,命名为“百年灯塔”计划。

“百年灯塔”计划,并非一个具体的商业项目,而是一个系统性的、面向未来的战略研究、文化梳理和能力构建工程。它的核心目标,是确保“何记”在未来一百年,始终能保持其核心价值,并能持续进化,成为一家真正的“生命型组织”。

何晓亲自挂帅,组建了一个小而精的“未来办公室”,直接向他汇报。办公室成员包括战略学家、技术伦理专家、文化人类学家、青年企业家,甚至一位科幻作家。他们的任务,是跳出“何记”的当下,以更超脱、更前瞻的视角,去思考和研究那些可能重塑未来饮食生态的“慢变量”和“大趋势”。

1. “未来之味”研究:系统研究未来三十年的饮食趋势。包括蛋白质来源的革命(细胞培养肉、昆虫蛋白、藻类)、个性化营养与基因饮食、气候变化对农业和口味的影响、太空食品与极端环境饮食等。不是为了立刻商业化,而是为了构建认知框架,确保“何记”在未来食物版图中不缺席、不掉队。

2. “数字灵魂”探索:深入研究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技术,如何更深层次地赋能(而非替代)餐饮的本质体验。如何用AI传承和放大老师的“手感”?如何用VR/AR创造沉浸式的饮食文化体验?如何用区块链构建更深度的食品安全与信任体系?

3. “韧性架构”设计:重新审视“何记”的全球供应链、组织模式、资本结构,模拟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极端气候、地缘冲突、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等“黑天鹅”冲击,设计更具弹性、可快速恢复的“韧性”运营体系。

4. “文化火种”计划:系统性地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记录、保护濒临失传的饮食技艺、地方风味和饮食文化记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合作,建立“全球饮食文化遗产数字档案库”。这不是商业行为,而是“何记”作为行业领袖的文化责任与长远投资。

就在何晓沉浸于构建“百年灯塔”的宏大蓝图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源自最基础层面的“信任地震”,再次撼动了“何记”看似稳固的根基。

这一次,危机并非来自竞争对手或资本市场,而是来自“何记”最珍视的资产——它的员工。

“何记”旗下专注于高端超市渠道的子品牌“甄选坊”,其位于华东的中央厨房,被一名离职员工在社交媒体上匿名爆料,指控其存在“使用临期原料修改标签再加工”、“清洁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并配发了数张模糊但颇具冲击力的照片和视频片段。

“食品安全”是餐饮企业绝对的红线与底线。 爆料一出,瞬间引爆舆论。尽管“甄选坊”在高端消费者中以“极致安全与品质”着称,但匿名指控和视觉证据的冲击力是巨大的。“何记”股价应声大跌,消费者恐慌情绪蔓延,投诉电话被打爆。

CEO程家明第一时间启动危机应对程序,发布严正声明,承诺立即彻查,并邀请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和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入驻检查。初步调查结果显示,爆料内容部分属实,确实存在个别产线管理漏洞和员工违规操作,但并非系统性、大规模问题。

然而,真相的厘清需要时间,而信任的崩塌只需一瞬。更让何晓和程家明感到心惊与寒心的是:这起事件暴露出的,不仅仅是质量管控的漏洞,更是企业文化在高速扩张中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在KPI和成本压力下,部分基层管理者和员工对“何记”赖以生存的“诚信”与“品质”基石,产生了麻木与懈怠。

程家明展现了铁腕的一面,迅速开除了涉事工厂的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并宣布对“甄选坊”全国生产线进行停产整顿、全面审计。 但何晓看到的,是更深层的问题。他将程家明叫到办公室,面色凝重:“家明,开除几个人,整顿一个工厂,容易。但怎么堵上人心的漏洞?怎么让‘诚信’两个字,不是写在墙上的标语,而是烙在每个人心里的戒律?这才是我们真正要过的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