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品质至上(2 / 2)
? “价值观积分系统”:将员工在践行公司价值观(如客户至上、质量为先、诚信合作)方面的表现,量化纳入绩效考核和晋升体系,让“做好事”看得见、有回报。
就在何晓潜心构建这套面向未来的“生命体组织”蓝图时,一个源自最柔软、也最核心的“家族情感”纽带的变化,为他提供了第一次实践其传承理念的绝佳契机,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冲击。
何晓的儿子,何昊,即将完成在海外的硕士学业。这个从小在“何记”光环下长大、却始终对家族企业保持着若即若离态度的年轻人,在毕业前夕,与何晓进行了一次越洋视频通话,坦诚地表达了他的职业规划:他婉拒了父亲让他回国进入“何记”的提议,而是接受了一家位于硅谷的、专注于食品科技风险投资的基金的工作邀请。
“爸,我理解您和爷爷对‘何记’的感情和期望。”屏幕那头的何昊,眼神清澈而坚定,“但我想先在外面看看,用不同的视角,去理解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特别是科技将如何重塑我们吃的每一顿饭。我觉得,这对我的长期成长更有价值。也许有一天,我会带着新的东西回来。”
这个消息,对何晓而言,不啻为一记情感上的重击。 尽管他早已告诫自己要以开放心态对待子女的选择,但内心深处,那份希望子承父业、将毕生心血交付给血脉延续的隐秘期待,依然存在。那一刻,失望、担忧、甚至一丝不被理解的苦涩,涌上心头。他仿佛看到了父亲何雨柱当年面对他选择南下香港时的复杂神情。
然而,仅仅是片刻的沉默。何晓深吸一口气,看着屏幕上儿子那张混合着青春朝气与独立思考的脸庞,他脑海中浮现的,是自己这些年来关于“生命体组织”、“多元化人才”、“打破接班人迷思”的种种思考。
他强行将“父亲”的情感压下去,让“企业家”和“守护者”的理性占据上风。
“小昊,”何晓的声音平静,甚至带着一丝鼓励,“你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敢于追求,爸爸为你感到骄傲。硅谷是好地方,食品科技是未来。去好好干,多看、多学、多思考。‘何记’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但前提是,你是因为热爱这里的事业,认同这里的价值,并且觉得自己能在这里创造价值而回来,而不是因为任何别的压力。”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深沉:“记住,无论你将来在哪里,做什么,‘踏实做事,诚信做人’这八个字,是咱们何家的根,不能丢。有空多跟你爷爷视频,他总念叨你。”
视频通话结束,何晓独自在书房坐了许久。他走到书柜前,拿起那个装着全家福的相框,手指轻轻拂过何昊儿时笑得没心没肺的脸。一种复杂的情绪弥漫开来,有失落,有释然,更有一种超越个人情感的、对“何记”更大未来的期许。
他没有将这件事视为挫折,反而将其转化为完善“生命体组织”蓝图的催化剂。 他更加坚定了“开放人才系统”和“价值观共同体”的构建思路。他甚至在下次董事会非正式沟通时,半开玩笑又认真地提出了一个更激进的设想:“未来‘何记’的CEO,未必姓何,甚至未必是中国人。只要他/她最懂‘吃’,最热爱这份事业,最能带领‘何记’走向未来,我们就该欢迎。”
几个月后,在何昊即将赴美入职前夕,何晓做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
他为何昊举办了一场小型的、只有至亲参加的“践行家宴”。宴席设在老宅,由何晓和娄晓娥亲自下厨。席间,没有谈论任何公司事务,只有家常的关怀和叮嘱。临别时,何晓送给儿子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精致的U盘。
“小昊,这里面,不是商业计划书,也不是家训。”何晓看着儿子,目光温和而深邃,“是‘何记’从你太爷爷那一辈开始,到我现在,所有能收集到的故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有风光的时候,也有快熬不下去的坎儿。有账本,有日记,也有就是些零零碎碎的感受。你带到美国去,闲了看看。这不是要你学什么,就是让你知道,你这根风筝线,另一头拴着的是什么。看懂了,飞累了,或者想明白了要往哪儿飞,家,总在这儿。”
何昊接过U盘,眼眶微微发红,重重地点了点头。
送走儿子,何晓再次登上太平山顶。 夜色中的香江,繁华依旧,但在他眼中,已有了不同的意味。他意识到,真正的“薪火相传”,传递的或许不是一份具体的产业,而是一种精神,一套价值观,一个能让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的“系统”。
“百年灯塔”计划绘制的蓝图,“生命体组织”勾勒的模型,以及今晚对儿子的放手与赠予,似乎在这一刻,融会贯通。守护“何记”,不再仅仅是守护一个商业帝国,更是守护一种创造价值的方式,一种对待世界的态度。
山下,是“何记”的现在,由程家明们稳健掌舵;山上,是深邃的未来,由他何晓默默守望;而远隔重洋,新的火种,正由下一代人,以自己的方式,悄然点燃。
薪火相传,其焰不息,其道大光。何晓知道,属于他的时代,正以一种更永恒的方式,徐徐展开。而“何记”的故事,也必将因为这开放、包容、面向未来的传承,书写出超越血缘、超越时空的、更加波澜壮阔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