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开局被撵之傻柱觉醒 > 第165章 品质至上

第165章 品质至上(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甄选坊”食品安全风波的硝烟,在“何记”以近乎刮骨疗毒的坦诚和一系列雷霆手段的整顿下,逐渐散去。这场危机,如同一场高强度的压力测试,非但没有击垮“何记”,反而让其“品质至上、诚信立身”的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刻下了更深的烙印。市场用真金白银的回归投下了信任票,股价在短暂下挫后强势反弹,再创新高。CEO程家明在危机中展现出的决断力与担当,也让他在内部进一步树立了威信,权力交接的过渡期平稳度过。

然而,站在风波平息后的废墟上(尽管是精神意义上的废墟),何晓的内心却并无多少轻松。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场危机的根源,并非一两个工厂的管理疏漏,也非简单的流程执行偏差,而是“何记”这艘超级巨轮在高速航行数十年后,其庞大机体深处悄然滋生的“文化稀释”与“机制疲劳”。当企业规模呈指数级增长,业务触角遍及全球,员工数量突破十万,那种初创期“人人都是品质守护者”的自觉,那种源于家族小作坊的、对诚信近乎本能的敬畏,如何在层层叠叠的管理架构和KPI考核中,被有效地传递、坚守并内化为每一个细胞的基因?这是比任何市场竞争都更为严峻和深远的挑战。

这场危机,让何晓更加坚定了“百年灯塔”计划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他将这场危机视为一次宝贵的“诊断”,从中提取出关乎“何记”生死存亡的“病理切片”。他要求“未来办公室”将研究重点,从相对前瞻的“未来之味”和“数字灵魂”,紧急转向更基础、也更致命的“组织免疫力”与“文化传承机制”构建。

他的思考,超越了具体的业务流程再造,深入到了企业治理哲学和代际传承的终极命题。 夜深人静时,他常常独自在办公室的白板上涂画,试图勾勒出一幅能够确保“何记”跨越百年、基业长青的“生命蓝图”。这幅蓝图的核心,不再是某个具体的产品或市场,而是一个能够自我进化、抗风险、并能源源不断孕育新生代领袖的“生命体组织”模型。

1. 治理结构:“联邦制”与“核心共识”

何晓推动董事会对“何记”的治理架构进行历史性修订。在新的章程中,明确了“在坚守核心价值的前提下,鼓励多元化探索和区域性自治”的“联邦制”原则。

? 核心共识层(不可撼动):明确“品质安全底线”、“诚信经营准则”、“员工尊严保障”、“可持续发展承诺”为集团最高宪法,适用于全球所有业务单元,由集团董事会直接监管,拥有一票否决权。

? 战略协同层(强力引导):集团负责制定中长期战略方向、核心技术研发、品牌标准管理、核心人才培养和风险控制体系。

? 运营自治层(充分授权):各大区、各事业群在符合“核心共识”和“战略协同”的前提下,拥有高度的经营自主权,包括人事、财务、营销、本地化产品创新等,鼓励“百花齐放”,激发末端活力。

? 设立“道德与合规委员会”:独立于管理层,直接向董事会汇报,负责监督“核心共识”的落地情况,拥有对任何业务、任何层级的员工进行不提前通知的审计和调查权。

2. 人才梯队:“森林生态”而非“金字塔”

何晓彻底摒弃了传统的、单一序列的“接班人”培养模式,转而构建一个多层次、多通道的“人才森林生态”。

? “领军人才计划”:面向程家明这一代核心高管,侧重培养其全球视野、战略格局和复杂系统领导力。

? “新锐领袖计划”:面向高潜力中层,通过跨区域、跨职能轮岗,参与战略性新项目,培养其独当一面的能力。

? “创客孵化计划”:面向基层年轻员工,设立内部创业基金和孵化器,鼓励其围绕“何记”生态进行微创新,甚至允许其成立独立工作室,集团占小股,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

? 引入“联席CEO”或“执行委员会”机制探索:为未来可能出现的、需要互补型领袖共同掌舵的局面,做好制度准备。

3. 文化传承:“仪式化”与“数字化”结合

何晓认为,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活”的传承,而非“死”的教条。他推动将“何记”的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延续的“仪式”和“数字资产”。

? “匠心传承仪式”:每年举办全集团范围的“师带徒”拜师仪式、年度“金厨奖”颁奖典礼,将其打造为具有强烈感染力和荣誉感的文化盛事。

? “数字文化档案库”:利用VR/AR技术,将何雨柱等老师傅的烹饪过程、口述历史,以及“何记”发展史上的关键节点,制作成沉浸式数字档案,作为新员工入职培训和全员文化教育的必修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