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开局被撵之傻柱觉醒 > 第166章 灯塔

第166章 灯塔(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CEO程家明面临着空前的压力。保证供应、控制成本、维持品质、回应环保诉求……这些目标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变得相互矛盾,难以兼顾。董事会内部也出现了分歧:激进派要求立即大规模投资碳中和项目,哪怕牺牲短期利润;保守派则认为应优先保障供应链稳定和股东回报,环保投入需循序渐进。

压力再次传导到何晓这里。 这一次,他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因为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持久战”和“系统战”。

在一次至关重要的战略务虚会上,何晓没有急于下达指令,而是向全体高管提出了一个根本性问题:

“诸位,我们是不是一直把‘可持续发展’当成一项‘成本’,一个需要‘平衡’的‘负担’?我们有没有可能,换一个角度,把它看作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商业机遇’,是‘何记’重塑核心竞争力、开启下一个黄金时代的‘钥匙’?”

他让“未来办公室”展示了“灯塔”计划中关于气候风险的推演数据,画面触目惊心。然后,他话锋一转:

“如果我们能率先构建起全球餐饮行业最具韧性的低碳供应链,会怎样?

如果我们的每一道菜,都能让顾客吃得美味、安心,还能为地球减负而自豪,会怎样?

如果‘何记’不仅能提供美食,还能成为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会怎样?

这难道不是最强大、最持久的品牌护城河吗?”

他正式提出了“何记2050碳中和路线图”,并将其上升为集团最高战略。 路线图的核心,不是简单的减排补偿,而是一场彻底的“价值链重塑”:

? 食材革命:设立“气候智慧农业基金”,投资支持抗逆作物研发、精准农业、垂直农场;大幅提高植物基菜品比例;建立全球首个“低碳食材采购标准”。

? 供应链重塑:优化物流网络,优先选择低碳运输方式;与供应商签订“绿色共生”合约,共同投资减排技术。

? 运营净零:所有新开店必须达到最高绿色建筑标准;现有门店进行节能改造;厨房废弃物100%资源化利用。

? 消费者赋能:在菜单清晰标注碳足迹,推出“低碳美食家”套餐,开展“光盘行动”激励计划。

这意味着巨大的投入和长期的阵痛。 但何晓态度坚决:“这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现在投入,是为十年、二十年后的‘何记’买保险,铺路搭桥。短期的财务报表会不好看,但企业的价值,会在未来得到补偿。”

就在“碳中和”战略艰难推进之际,何晓收到了儿子何昊从硅谷发来的一封长邮件。

邮件里,何昊没有谈论自己的生活,而是详细阐述了他对“合成生物学”在未来食物领域应用的观察和思考,特别是关于如何利用微生物高效生产蛋白质、如何降低细胞培养肉的成本。他提到参加了一个相关领域的秘密研讨会,并附上了一份非涉密的技术趋势报告。邮件的结尾,他写道:“爸,也许路径不同,但我感觉,我们好像在思考同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这里的世界,疯狂,但充满想象力。保重身体。”

这封邮件,像一道微光,穿透了何晓因应对巨大挑战而略显沉重的心情。 他反复读了几遍,脸上露出了许久未见的、发自内心的笑容。他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一种超越现有框架、更具颠覆性的未来图景。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儿子正在以其独特的方式, 接近“食物”的本质,并以一种建设性的姿态,与“何记”的宏大命题产生了连接。

他没有立刻回复邮件,而是将其转发给了“未来食物实验室”的负责人,并附言:“重点关注,保持接触,开放心态。”

几天后,何晓做了一项看似与当前危机无关的决定。 他批准了一项预算,用于修复和数字化保存何雨柱早年手写的大量菜谱和经营笔记。他对负责此事的档案员说:“越是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越要搞清楚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的‘根’是什么。这些纸片里,不仅有菜谱,更有在物资匮乏年代,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做出极致美味的智慧。这种智慧,或许能给我们今天应对资源约束的挑战,一些古老的启示。”

夜深人静,何晓再次独自登上太平山顶。 脚下的香港依然灯火辉煌,但远处海平面的天空,似乎比以往更加深邃莫测。气候的危机、技术的颠覆、代际的交替……巨大的不确定性如同海上的夜雾,弥漫四周。

但他心中那盏“灯塔”的光芒,却似乎也因此变得更加清晰和坚定。它无法驱散所有的迷雾,但它指明了方向——那个方向,不是追求永无止境的规模增长,而是追求更有韧性的生存、更负责任的繁荣、更有温度的传承。

他知道,他可能无法亲眼看到“灯塔”照亮的彼岸。 但他正在做的,是打下最坚固的地基,调整好航向,储备好燃料,并将守护光火的职责与智慧,交付给下一代。

薪火相传,灯塔不灭。何晓极目远眺,目光穿越眼前的繁华与迷雾,投向那不可知却必须前往的深远未来。新的航程,注定与风浪共存,而“何记”这艘船,正在为这场永恒的航行,做着最彻底的准备。传奇,进入了更为深邃、也更为壮阔的篇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