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再查青龙帮(1 / 2)
开封府后衙的书房内,灯火却燃得通明,将一室黑暗驱赶到角落,倔强地固守着一方光明。烛台上粗大的牛油烛噼啪作响,爆开一朵朵细小的灯花,光影在堆满卷宗的紫檀木大案上摇曳不定。
崔?已褪下威严的官袍,只着一身素色的棉布直裰,衣袖卷至肘部,露出清瘦而线条分明的小臂。他伏在案前,眉峰微蹙,正将关于青龙帮、永昌柜坊以及那桩悬而未决的“永丰号”沉船旧案的所有卷宗、笔录、证物清单,分门别类,在宽大的案几上一一铺开。纸页摩擦发出沙沙的轻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空气里弥漫着陈年墨迹、灰尘以及一种近乎凝滞的沉重气息。
“吱呀——”一声轻响,书房门被推开,带进一股室外夜风的微寒湿气。
叶英台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依旧是那身利落的玄色劲装,肩头带着未散的夜露。他神色冷峻,径直走到书案前,将一物轻轻放在摊开的地图旁。
那是一个约莫巴掌大小、形状古怪的铁质零件,边缘带着明显的锈蚀和磕碰痕迹,似乎是从某件大型器械上断裂下来的。最为奇特的是,在其相对平整的一个面上,清晰地刻着半截张牙舞爪、线条狞厉的龙形纹饰,虽然残缺,但那独特的造型风格,与官制龙纹迥异,透着一股草莽江湖的彪悍与隐秘。
“崔兄,你看此物。”叶英台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这是今日凌晨,我们的人冒险潜入青龙帮在城西码头的一处秘密货仓,在废弃杂物堆深处找到的。与兵部存档中,‘永丰号’沉没前最后一次大修时,更换的那批压舱铁箱上的铆接配件纹路,完全一致。”
崔?放下手中的卷宗,拾起那冰冷的铁块,指尖缓缓摩挲过那粗糙的龙纹刻痕,目光深沉如古井寒潭。良久,他修长的手指在坚硬的案面上轻轻叩击了两下,发出笃笃的轻响,语气肯定,不带丝毫犹疑:
“如此看来,‘永丰号’沉船,绝非天灾意外,更非简单的船体老化。青龙帮也绝不仅仅是盘踞码头、欺行霸市的地头蛇。他们,是那只隐藏在漕运水下的黑手,是执行者,是爪牙。”
叶英台剑眉一挑,接口问道:“爪牙之后,必然有首脑。能驱策青龙帮这等势力,能让张谦这等度支副使甘为前驱、甚至不惜铤而走险,能让三司使大人不惜亲自下场、以‘程序’之名强行提走要犯……这背后的人,能量之大,恐怕……”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意思已然明了。能调动如此资源,布下这般大局的人物,其权势地位,恐怕已非寻常朝臣可比。
崔?抬起眼,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洞察世情的冰冷:“能让三司使亲自出面维护,能让张贵妃的家族都若隐若现地牵扯其中,这样的人,以我如今之位,暂无实据,不可轻动,亦不能动。”
叶英台看着他平静无波的面容,眼中闪过一丝锐光:“但崔兄,你并未放弃。”
“查,自然要查。”崔?收回目光,重新落回案上那纷繁复杂的线索之上,眼神锐利如即将出鞘的宝剑,“明路受阻,便走暗路。高墙难越,便寻蚁穴。既然暂时动不了参天大树,那就先斩断其汲取养分的根系,撬动其赖以立足的基石。”
“从何处下手?”叶英台追问。
崔?的指尖在地图上青龙帮控制的几个码头区域缓缓划过,最终停留在标注着“城西丙字码头”的位置,语气笃定:“打蛇打七寸。从他们最薄弱、也最可能露出破绽的地方入手——青龙帮内部。尤其是那个实际掌管漕运线路、又与永昌柜坊往来密切的二把头,雷豹。”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向叶英台:“我已请包大人暗中协助,调阅三司与度支司近三年来所有与漕运、物料采买相关的钱粮往来细目,重点核查永昌柜坊倒闭前后,是否有异常的大额资金流动。英台,你那边安插的人,情况如何?”
叶英台走到桌案另一侧,上面摊着一张他亲手绘制的、标注详细的汴京河道与主要码头势力分布图。他伸手指点着几个关键位置:“根据连日来的摸查,青龙帮势力主要盘踞在城东、城西七处水陆要冲的码头,核心帮众超过千人,外围依附者更众。帮主‘混江龙’雷亢,行踪诡秘,深居简出,极少露面,难以接近。但他手下最得力的,便是这个雷豹,是他的亲侄儿,也是帮中实际掌管大部分漕运线路、与各方势力交接的核心人物。此人性情彪悍,好勇斗狠,且嗜赌如命,贪财好色。永丰号出事前后,他频繁出入永昌柜坊,与柜坊大掌柜往来密切,是条极重要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