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隔岸观火(1 / 2)
就在秦念团队为“神针”系统呕心沥血之际,那份“智能蒙皮集成控制代码V1.0(绝密)”,
这份精心烹制的“毒饵”,已漂洋过海,被呈送到太平洋彼岸某处隐秘的地下研究设施。
几名穿着白色无菌服的研究人员,正围在高性能计算机集群前,屏幕上显示着经过转译的“毒饵”部分核心代码。
“不可思议……这思路简直是天马行空!”一位老专家扶了扶眼镜,脸上交织着惊叹与贪婪,“这个核心控制策略,其数学构建完全跳出了现有框架!
如果复现,理论上能让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末端机动效率大幅提升!”
“还有这个内存优化模块,思路独特而激进,看起来极大压缩了响应延迟。”
旁边的中年研究员指着代码,语气中带着一丝本能的谨慎,但这谨慎很快被整体的狂热所淹没。
他们几乎未生疑心。资料的来源是他们苦心经营多年的核心渠道,其真实性在他们认知中不容置疑。
加之东方那个国家近年来的快速跃升,也让这种“突破性”成果的出现,有了一种扭曲的接受度。
“立刻成立专项组,调动A级计算资源,全力分析、验证这套代码!尤其是核心控制策略,我要在最短时间内在我们的仿真平台上看到它运行!”
项目负责人,一位面色冷峻的前军方技术官员下达了指令,声音急迫。
庞大的资源被调用,顶尖人员被集中,试图复现和吸收代码中的精妙算法。
初期,一切似乎顺利。那些非核心的、李文军特意保留的真实辅助模块,在仿真中运行完美,进一步麻痹了他们的神经。
然而,当他们开始深入攻坚那个被寄予厚望的核心模块时,迷雾开始笼罩。
“奇怪,这个模型的雅可比矩阵在边界条件下,特征值会出现无法消除的微小震荡,可能导致系统在临界点产生难以预测的颤振……”一位资深研究员发出了第一个微弱的质疑。
“可能是数值误差,或者参数网格不够精细。东方人在数学上有独到之处,这或许正是其精妙所在。
继续加大计算资源,进行四精度仿真!”负责人不以为意,将异常视为技术突破前的“阵痛”。
他们如同陷入精心设计的数学迷宫,投入更多时间、人力和算力,试图攻克这“最后的堡垒”。然而,越是深入,那个基于错误数学假设的陷阱,就越是显露出狰狞的一面。
它引导着研究人员走向复杂繁冗的公式推导和永无止境的参数调试,耗费巨大资源,却始终无法得到稳定完美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