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神针”定魂!(1 / 2)
时光在忙碌与煎熬中飞逝,实验室窗外的山峦由浓绿渐染秋黄。
“神针”系统的研发,进入了最艰苦的攻坚阶段。
这个名字,寄托了团队对它能定鼎乾坤、稳定如山的最高期望。
在秦念的亲自带领与核心编码下,在苏清河教授的理论把关下,在李文军、吴思远以及整个软件团队的协同奋战下,“神针”系统完成了初版内核的搭建。
然而,第一次全模块集成测试,就给了所有人当头一棒。
那是一个凌晨三点,实验室里弥漫着咖啡和疲惫。
当测试数据加载到百分之七十时,系统毫无征兆地陷入死锁,屏幕上的日志输出戛然而止,只剩下刺眼的红色错误灯恒亮。
“怎么回事?”吴思远的声音沙哑。
“是内存管理模块和任务调度器之间出现了递归锁请求……我们可能低估了极端并发下的资源竞争。”一个年轻的研究员陈博,脸色苍白地汇报,声音带着哽咽。
正是他为了追求极致性能,采用了一个激进的锁策略。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连续高强度工作积累的压力几乎爆发。有人忍不住低声抱怨,质疑自研系统是否过于激进。
秦念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没有责怪陈博,而是走到白板前,拿起笔:“现在不是追责的时候。
错误暴露了我们对微内核并发模型理解不够深刻。这是好事。陈博,把你设计的锁策略画出来,我们一起来分析死锁产生的必要条件。”
她冷静的声音如同镇静剂,稳住了即将涣散的军心。那个夜晚,团队所有人围着白板,像一群医生会诊复杂病例,逐行分析代码,推演状态序列。
当晨曦微露,死锁根源被找到并设计出解决方案时,陈博的眼圈红了,那不是因为委屈,而是因为在挫折中被团队支撑着站起来的感动。
这只是无数困难中的一个缩影。“神针”系统的开发,就是在反复试错、调试、优化中艰难前行。秦念不仅要解决技术难题,更要维系团队士气。
她注意到李文军视力下降,悄悄给他换了护眼显示器;发现吴思远压力大到失眠,在一次深夜讨论后,以请教算法为名,拉着他和苏教授在研究所小院里走了很久,让夜风吹散焦虑。
苏清河教授的存在,则是另一种精神支柱。他有时会在大家疲惫时,讲起几十年前,前辈们如何用算盘打出核心数据,如何在荒漠中坚守。
“我们现在面对的,不过是代码的壁垒,比起他们当年,已是身在福中。”老人平和的话语,带着穿越时空的力量,让年轻团队成员们浮躁的心渐渐沉静。
经过无数次这样的“夜诊”与“攻坚”,“神针”系统终于完成了初版的内部测试版本。它彻底摒弃了所有不必要的通用功能,内核极小,结构极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