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 第193章 砥柱中流(公元前578年 夏)

第193章 砥柱中流(公元前578年 夏)(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初夏的烈日灼烤着晋国大地,新绛城内的政治气候却比天气更为酷烈。针对赵朔的暗流已不再满足于市井巷议,开始化作更为实质性的攻势,试图撼动这根支撑着晋国霸业的擎天砥柱。

这一日的朝会,注定不会平静。大司马府呈报上半年军械调配与粮饷拨付情况,当念及中军,尤其是“武卒”所属份额时,郤克一党的司徒府属官出班奏报,言今岁各地赋税因春寒有所延迟,国库稍显拮据,提议暂缓拨付“武卒”部分新增装备的款项,待秋收后再行补足。

理由冠冕堂皇,时机却耐人寻味。此举若成,不仅将直接影响“武卒”的战备训练,更是对赵朔权威的一次公开试探和削弱。

朝堂之上,目光瞬间聚焦于赵朔身上。晋景公高坐其上,依旧沉默,仿佛在看一场与己无关的角力。

赵朔并未立刻发作,他缓缓出班,目光平静地扫过那名属官,最终落在郤克脸上,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司徒府所言春寒欠收,可有具体郡县明细?延迟几何?数额几许?据朔所知,去岁丰稔,国库充盈,何以区区春寒,便能影响到国之精锐的军需供给?”

那属官一时语塞,支吾难言。赵朔不再看他,转向晋景公,朗声道:“君上,‘武卒’乃国之利器,鄢陵之战,正是倚仗其锐,方能摧垮楚军精锐,奠定胜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日克扣延缓,战时何以催其效死?此非节省国用之策,实乃自毁长城之愚行!若司徒府果真艰难,朔愿请查其账目,看看究竟是国库空虚,还是有人中饱私囊,亦或是……故意刁难!”

最后四字,掷地有声,如同惊雷炸响在殿宇之中。赵朔不再含蓄,直接将矛指向了“故意刁难”,其锋芒毕露,让许多原本作壁上观的卿大夫都感到一阵心悸。

郤克脸色铁青,不得不出列辩解:“赵帅此言过矣!司徒府亦是为国筹划,绝无刁难之意。只是虑及全局,暂作权衡……”

“权衡?”赵朔打断他,语气转厉,“郤大夫可知,军中粮饷器械,关乎士气,关乎生死,关乎国运!岂是尔等可以随意‘权衡’之物?今日克扣‘武卒’,明日是否便要克扣上、下军?长此以往,我晋国三军,还有何战力可言?届时,楚人卷土重来,秦人东出函谷,谁来御敌?是靠郤大夫的‘权衡’,还是靠司徒府的‘节俭’?!”

他步步紧逼,词锋如刀,将郤克等人的借口批驳得体无完肤,更将问题提升到了国家安危的高度。那股尸山血海中锤炼出的杀伐之气弥漫开来,压得反对者几乎喘不过气。

晋景公见火候已到,再沉默下去恐生大变,终于开口:“赵卿所言在理。军国大事,岂能儿戏?‘武卒’所需,一应照常拨付,不得延误。司徒府当竭力筹措,若真有难处,报与寡人知晓,不得擅自裁减军需。”

君命已下,此事尘埃落定。赵朔凭借其不容置疑的功绩、强悍的立场和关键时刻的决绝态度,成功击退了这轮试探性进攻。但他心中并无喜悦,只有更深的寒意。郤克等人今日虽退,其心不死,而君上那看似支持的表态背后,又何尝不是一种坐观虎斗的平衡之术?

退朝之后,韩厥再次秘密来访赵府。他面带忧色:“赵帅,今日廷争,虽胜一筹,然彻底与郤克等人撕破脸皮,只怕日后明枪暗箭,更甚从前。”

赵朔请韩厥入座,亲自斟茶,神色已恢复平日的沉静:“韩大夫,非是朔要撕破脸,而是他人已欺至门前,退无可退。今日若退一步,明日他们便敢进一尺。唯有展示雷霆手段,让其知我底线,方能暂保一时安宁。”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我知君上心思,亦知郤克之谋。然,我赵朔行事,上对得起社稷,下对得起将士,中间无愧于本心。他们无非是想逼我犯错,或激我怒而兴兵,或迫我交出兵权。我偏不遂其愿!军政要务,我照常处理;‘武卒’训练,我更加紧;对外邦交,我依旧强硬。我倒要看看,在这堂堂正正的大势面前,他们的那些鬼蜮伎俩,能奈我何!”

韩厥闻言,心中稍安,却仍提醒道:“话虽如此,然暗箭难防。尤其是那‘天火’之事,仍是隐患。郤克今日未提,恐是等待更佳时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