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出息了,上母校校园墙了(2 / 2)
“知道个大概。”
“那麻烦老师,跟我走一趟...”
耿老师就这么上了她的车,直接去附近的运动鞋店,买了二十几双从42-44的男士鞋和36-39尺码的女鞋。
再次开车回来时,她把鞋子帮着提到学校门口,借口家里有事,直接开车离开了。
耿老师看着陈姗姗的车尾灯迅速消失在街角,又低头看了看脚边一堆装着崭新运动鞋的购物袋,一时百感交集。
他教了大半辈子书,见过形形色色的学生和校友,但像她这样,看到问题后不是仅仅表达同情;
而是立刻用最直接、最务实的方式去解决的,还是头一回遇到。
他无奈地摇头笑了笑,心里却涌上一股巨大的暖流:
“这丫头,真是说风就是雨,心也太急了点……可这心,是真好啊。”
他没急着把鞋提进去,而是先拿出手机,给几位班主任发了信息:
让他们悄悄通知几个他早就留意的、家境特别困难尤其是鞋已破旧不合脚的学生,放学后到他办公室来一趟,就说“有点学习资料要给他们”。
放学铃响后,几个孩子陆续来了,有男有女,有些拘谨地站在教导处办公室。
耿老师看着他们脚上那些不是开胶就是明显小了的鞋子,心里一酸。
这天气虽说已经回暖,但是乍暖还寒,明显不是穿凉鞋的季节。
他拿出鞋,尽量用平常的语气说:“喏,这是刚刚来学校的陈姗姗学姐,给同学们赞助的,来,都试试,看合不合脚。”
孩子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但都怯生生的,不敢上前。直
到耿老师把鞋盒一个个塞到他们手里,催促他们
“快试试,不合适还能换”,他们才小心翼翼地换上。
一个高个子男生穿上44码的新鞋,站起来踩了踩,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小声说:
“老师,正合适……”
“谢谢学姐!!!”
......
等学生们回各自班级上课后,耿老师坐会椅子上,拿出手机,给陈姗姗发了条很长的信息,把刚才的情景简单说了,最后写道:
“鞋已送到,孩子们很高兴,非常合脚。我替孩子们谢谢你。
捐款的事,我会尽快推动,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到孩子们身上,你放心。”
这事儿传开后,学校老师都说:“姗姗这姑娘,出息了,没忘本。”
耿老师听到同事这么夸自己曾经的学生,脸上也是自豪地与有荣焉。
***
陈姗姗开车去姥爷那边之前,拐了个弯,去县医院那边,打算看下小七几人。
结果在医院门口以前小七摆摊的地方没有看到她的鸡蛋灌饼摊。
就连紧挨着的菜煎饼摊也没在。
而是摆着别的摊主。
陈姗姗把车停在路边,下车朝那个新摊主走去。
“大姐,跟您打听下,”
她脸上带着笑,语气随和,
“原来在这儿摆摊卖鸡蛋灌饼的那个,今天没出摊吗?”
新摊主是位卖烤冷面的大姐,正利索地翻着铁板上的面饼,抬头看了陈姗姗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