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音乐大师界(情感共鸣)23(1 / 2)
窗外的窥探者日渐增多,如同盘旋的秃鹫,等待着腐肉的信号。网络上的喧嚣也并未平息,反而因更多媒体的介入而愈演愈烈。张铭甚至在一个小型音乐沙龙上公开宣称,他已“掌握确凿证据”,即将揭穿这场“无声的闹剧”。
秦思雨忧心忡忡,她感觉公寓楼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充满恶意的网笼罩了。她每次进出,都能感受到那些或明或暗的视线,以及其中蕴含的“猎奇”、“怀疑”与“幸灾乐祸”的情绪波动。她尽可能地将这些负面信息过滤掉,不让它们干扰到林辰,但她自身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那温暖的“关怀星”边缘,蒙上了一层焦虑的阴影。
苏喆(林辰)清晰地感知着这一切。秦思雨的焦虑,窗外那些混杂的恶意与好奇,以及这座城市因这场风波而被稍稍搅动的、更大范围的“关注”情绪流。这些信息如同浑浊的支流,不断试图汇入他日常“共构”的清澈主河道。
他尝试过忽略,尝试过用更宏大的“存在”视角去包容,但他发现,当这些干扰达到一定浓度和针对性时,它们本身就成了当前情感星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活跃的“噪声源”。纯粹的回避,并非解决之道。
陈教授那片沉寂星云,也在这场风波中保持着静默的关注。苏喆能感觉到,那片星云如同一个精密的情感 seisograph(地震仪),清晰地记录着外界投向此地的每一次情绪“震动”。它没有给出任何建议或评判,只是以一种超越是非的冷静,映照着这场愈演愈烈的风暴。
这天傍晚,苏喆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开始“共构”练习。他站在窗前,目光平静地扫过楼下几个明显是记者装扮的身影,感受着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混合着“职业性兴奋”与“潜在恶意”的情绪波段。
他意识到,沉默,在某些时候,会被误解为怯懦或虚假。而这场风波的根源,在于“理解”的鸿沟。世人用“声音”的尺子,去丈量他基于“存在共鸣”的世界,自然得出荒谬的结论。
他不需要辩解,但他需要……展示。
不是展示给那些心怀恶意的人看,而是为那些或许存在于喧嚣之下,依旧对“真实”抱有好奇与开放心态的“星辰”,提供一个观察的窗口。也为秦思雨,为他这片小小的情感港湾,驱散一些阴霾。
更重要的是,他感觉到,这次风波,或许是他将“共构”能力推向一个新高度的契机。在压力下淬炼,在干扰中定位,这正是探索之路的常态。
他转身,走向钢琴。
秦思雨注意到他的举动,有些意外,也有些紧张。她用手语问道:“林师兄,你要……?”
苏喆没有回答,他在琴凳上坐下,闭上了眼睛。
这一次,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先去连接宏大的“存在和弦”或城市的情感潮汐。他首先将感知的焦点,收束到了自身所处的这间公寓,这个在风暴中依然为他提供庇护的“方舟”。
他“感受”着秦思雨那带着忧虑的温暖关怀,如同炉火。
他“感受”着这间屋子长久以来沉淀下的、属于“林辰”的挣扎与绝望,以及属于他“苏喆”的探索与平静,这些情绪如同墙壁的纹理。
他“感受”着书架上的书籍沉默的“知识”,感受着窗外试图渗透进来的、外界的“喧嚣”与“恶意”。
他将所有这些——内部的安宁与外部的扰动,个体的情感与环境的质感——统统纳入感知的范围。
然后,他开始“共构”。
他的手指落下,第一个音符却不是单一的。他同时触动了数个琴键,产生了一个复杂而稳定的基础和弦。这个和弦不对应任何具体情绪,而是代表了这个“空间”本身的“存在基底”——一种混杂了庇护、记忆、知识以及当下压力的、复合的“场域感”。
在这个基底之上,他引入了代表秦思雨“关怀”的温暖旋律线条,如同在坚实的土地上生长出的柔和藤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