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窗口期(2 / 2)
如今,水电站这边不仅提供了新的住宿点,还能依托修复的发电机,对外提供宝贵的电力充电服务。
无论是给通讯设备、照明工具还是其他小型电器,这在当前环境下绝对是硬需求。
方牧保守估计,仅这两项新增服务,每月再怎么谨慎计算,也能为团队带来至少八百罐头的额外纯收入。
这几乎是让团体的经济基础翻了一番!
在他的远期规划蓝图中,养猪场这边的常驻人手也会随着水电站的稳定而进行优化和精简。
水电站那边至少需要保证养猪场这边两人同时长期驻守。
那么,那么未来从庄园那边每个月送来的粮食,基本就足够覆盖方牧这边养猪场所有人员的口粮消耗。
这样一来,养猪场这边开垦出的所有耕地,尤其是那几块土质肥沃、灌溉便利的平整农田,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集中用来种植红薯、玉米、南瓜等高产且适宜作为猪饲料的作物。
只需要在边角地块或者利用间作方式,补种一些生长周期短的应季蔬菜和营养价值高的大豆,满足日常食用即可。
如此,扩大养猪规模的最大瓶颈,饲料来源问题便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扩大育肥猪养殖规模的计划也就具备了实施的基础。
而这,也正是方牧特意要将李浩然从水电站叫回来的根本原因。
养猪场的扩大再生产,离不开他这个技术总负责人的全程规划和亲自把控。
只是在水电站那边,人多眼杂,涉及到核心发展计划的具体细节,不便在公开场合详细讨论。
回到安稳的养猪场,方牧才得以对李浩然交代接下来的任务:
“浩然,接下来一周内,你跟李穗岁好好核算一下,基于我们未来能够扩种出来的饲料作物总量,再结合库存和可能的外部补充,我们的饲料供应体系,最终能够稳定持续地支撑起多大数量的育肥猪同时存栏和出栏。
包括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配比、料肉比换算、疫病风险缓冲储备等等,都要尽可能考虑进去,这些你是专家我就不多说了,最后拿出一个详细的可行性报告和具体执行方案。”
方牧心里非常清楚,这份核算报告至关重要,它将构成未来半年内,养猪场这边所有工作计划和发展方向的基石。
它直接关系到养猪场能否抓住当前难得的稳定窗口期,让养猪场这个“肉食生产基地”迈出跨越性发展的关键第一步。
从一个满足自给的小型副业,真正成长为能够支撑团队未来更大梦想的支柱型产业。
成功了,方牧就对自己的计划,拥有更充足的底气和信心。
万一,计划遭遇挫折,也能接受。
如今有了水电站这个趋近稳固的后方基地作为退路和兜底,他们也不至于像末世初期那样,一旦某个环节出问题就面临满盘皆输的绝境。
想到这里,方牧愈发高兴。
方牧仍沉浸在方才对未来的畅想中,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勾勒出一个愈发灿烂、甚至带着几分猥琐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