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风沙中的泡面会议(2 / 2)
林烨吃得很慢,他听着周伟的话,目光看着碗里袅袅升起的热气,仿佛在看一场无声的战争。
“伟哥,”林烨放下叉子,用了私下里熟悉的称呼,声音平静,“你觉得,我们的底线在哪里?”
“底线?”周伟愣了一下,随即苦笑,“林总,这哪有什么底线?性能不达标,就是不合格品!我们星火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技术上的极致追求!现在要我们主动降低标准?这……这等于自毁长城啊!”
“自毁长城……”林烨重复了一遍这个词,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如果长城马上就要被攻破了,我们是守着那块刻着‘标准’的砖头饿死,还是暂时用旁边不那么规整的石头先把缺口堵上?”
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周伟和崔明远:“我问的是技术上的底线,是生存的底线。如果我们暂时无法获得理想中完美的材料,那么,在保证基本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我们能接受多大程度的性能妥协?”
他拿起一张草稿纸,随手画了一个简单的坐标系:“横轴是材料性能,纵轴是我们的产品表现。我们现在被逼到了这个角落。”他在左下角点了一个点。
“我们需要找到一条路径,哪怕曲折,哪怕暂时向下走一点,”他的手指在纸上划出一条先略微下降,然后缓缓上升的曲线,“先活下来,活到我们能重新爬回高点的时候。”
周伟怔住了,他看着林烨画的那条曲线,陷入了沉思。他一直思考的是如何达到技术指标,而林烨思考的,是如何在绝境中,为技术找到一条活路。
崔明远推了推眼镜,终于开口了,声音有些沙哑:“林总的意思……是让我们重新评估设计冗余?”
“没错。”林烨肯定道,“老崔,周伟。我们现在不能再用太平盛世的思维来搞研发了。我们现在是在打仗!仗打到最惨烈的时候,子弹没了,是不是可以把刺刀磨快一点?能不能优化我们的电路设计,用算法去补偿硬件参数的微小波动?能不能调整反应釜的工作区间,让它对原料纯度的容忍度更高一些?”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两位技术核心:“我知道这很难,这违背你们作为技术人员的本能。但是,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能用’,是‘不停产’,是‘不断粮’!先解决有无问题,再解决好坏问题!”
周伟看着林烨,看着这个比自己年轻,却在此刻展现出惊人决断力和战略眼光的老板,胸口剧烈起伏着。他脑海中飞快地闪过各种技术方案,芯片的容错机制,电池管理系统的自适应算法……
半晌,他猛地一拳砸在自己的大腿上,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他娘的!干了!”周伟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了火光,“林总,你说得对!不能等着饿死!我回去就带团队重新过一遍设计!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瘦身’,哪些地方可以‘加固’!就算用次一等的材料,我也要保证‘玄武4.0’和‘能源宝’的核心功能不掉链子!”
崔明远也缓缓点头,眼神变得坚定起来:“材料这边,我和团队会立刻调整方向。不再一味追求达到进口标准,而是专注于如何通过后续处理、掺杂改性或者结构设计,让国内这些‘不稳定’的材料,在我们特定的应用场景下,变得‘相对稳定’!”
窗外的风更大了,卷着沙粒拍打着窗户,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千军万马在奔腾。
但在这一刻,这间简陋的西北招待所里,三个就着风沙吃泡面的男人,却仿佛定下了未来影响整个战局的战略转向。
林烨看着重新燃起斗志的两位大将,拿起已经有些凉了的泡面桶,举了起来。
“那就这么定了。”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国内替代材料,我们要用。但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要经过我们星火的‘二次加工’和‘系统适配’!把这碗夹生饭,给我做熟了!”
周伟和崔明远也举起了各自的泡面桶。
三个廉价的纸质桶,在戈壁滩的夜色中,在弥漫着泡面味道的简陋房间里,郑重地碰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