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七零北大荒:天师知青 > 第113章 年关近的暖滋味

第113章 年关近的暖滋味(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腊月的风裹着雪沫子,刮在脸上像小刀子。仓库里却暖烘烘的,杨浩宇正踩着木梯,往房梁上挂腊肉和香肠,赵刚在灶前添柴,火舌舔着锅底,把她的脸映得红扑扑的。

“张大爷送的这头猪,可真壮实,”赵刚仰头看着房梁上油亮亮的肉,咽了咽口水,“光腊肉就腌了二十斤,够吃到开春了。”

“还得留十斤给农科所的人,”杨浩宇从梯子上下来,拍了拍手上的灰,“他们说开春要派技术员来驻点,帮着乡亲们育苗。”

苏婉清往灶里添了块大柴,火苗“腾”地窜起来,锅里的水开始冒热气,蒸腾出的白雾顺着锅盖缝往外钻,带着股甜香——里面蒸着红薯和山药,是给晚上守仓库的张大爷准备的夜宵。

“刚去村里转了圈,”赵刚蹲在灶边烤火,“家家户户都在蒸馒头、炸丸子,李寡妇家的油香味飘出二里地,馋得狗都直叫唤。”

苏婉清笑着往灶膛里又塞了把松针,火苗噼啪响,带着股松脂的清香:“我也发了面,明天蒸枣馍,给孩子们做些小刺猬、小兔子形状的,他们肯定喜欢。”

仓库角落堆着刚磨的新面粉,袋子上印着“自育1号”稻种磨的米粉,白中带点淡淡的米黄,是苏婉清特意留着做年馍的。去年用普通面粉做的馍,孩子们嫌不够软,今年她兑了三成米粉,试了几次,蒸出来又暄又甜,带着股稻花香。

“说起来,”杨浩宇忽然想起什么,从柜子里拿出个布包,“前几天去县城,给你俩买了点东西。”

他先递给赵刚一双新棉鞋,黑布面,千层底,鞋头绣着朵小小的稻穗:“张大妈给纳的,说你去年的鞋磨破了三个洞。”

赵刚捧着棉鞋,乐得合不拢嘴,赶紧脱了旧鞋换上,脚往地上跺了跺,暖和得直咂嘴:“比穿棉靴还得劲!张大妈的手艺真绝!”

杨浩宇又递给苏婉清一个蓝布包,里面是块花布,靛蓝色的底,上面印着白色的稻穗图案,在灯下泛着柔和的光。“供销社新来的花布,觉得你做件新袄会好看,”他挠了挠头,“不知道你喜不喜欢。”

苏婉清展开花布,指尖拂过上面的稻穗图案,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去年她穿的袄还是前年做的,袖口都磨破了,杨浩宇竟记在心里。她抬头看他,他正望着灶里的火,耳朵红得像灶膛里的炭。

“喜欢,”她轻声说,把布叠好放进木箱,“等过了年就做,开春穿正好。”

灶上的红薯熟了,苏婉清掀开锅盖,白雾“呼”地涌出来,带着甜丝丝的香。她捡了两个最大的,用布包好:“我给张大爷送去,他还在看仓库呢。”

张大爷住在仓库旁边的小耳房,正借着灯光修补农具。看见苏婉清进来,赶紧放下手里的锤子:“丫头来了?快坐,刚烧了壶热茶。”

苏婉清把红薯递过去:“刚蒸好的,您趁热吃。”

张大爷接过红薯,剥开皮,蜜一样的糖汁顺着手指往下淌,他赶紧吸了口,笑着说:“甜!比去年的甜!”他指了指墙角的麻袋,“你看,这是我捡的稻穗,脱了粒,够蒸好几回米饭了。”

麻袋里装着金灿灿的稻粒,是从收割后的田里捡来的,颗颗饱满。苏婉清知道,张大爷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见不得粮食浪费,每年秋收后,都要去田里捡半个月稻穗。

“浩宇这孩子,越来越像回事了,”张大爷咬着红薯,含糊不清地说,“以前总觉得他毛躁,现在看他育稻种、管仓库,比我年轻时稳当多了。”他看了看苏婉清,眼里带着笑,“你俩啊,好好干,这日子啊,准能越过越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