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长安香事:调香师的盛唐浮沉 > 第218章 匠心不灭:让唐代香具在掌心重获新生

第218章 匠心不灭:让唐代香具在掌心重获新生(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王老铁笑了笑:“青铜香具更讲究,得先做模子,再浇铸,还要经过打磨、做旧,才能有唐时青铜的温润包浆。俺这就教你们做陶模。”他说着,取来一块细腻的黄土,混合着细沙,揉捏均匀,然后将一个做好的陶制香炉半成品作为内模,在外层裹上黄土沙浆,待半干后取下,一个简易的陶模就做好了。“青铜熔化后,倒进模子里,冷却后打碎模具,就能得到青铜香炉的粗坯,再经过精细打磨,就能成型了。”

苏合香常来工坊看望王老铁和学员们,有时还会带来自己在盛唐时使用过的青铜香具,让王老铁参考。“王师傅,您看这件香熏,是盛唐中期的样式,镂空的花纹是忍冬纹,寓意吉祥,您可以试试做一款相似的。”她将香熏递过去,王老铁小心翼翼地接过,仔细端详着,手指抚摸着镂空的花纹,眼神里满是赞叹。

“真是好东西啊!这花纹刻得,巧夺天工!”王老铁感慨道,“俺照着这个样式,做一款,保证不比它差!”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老铁带领学员们全身心投入到香具制作中。陶土在他们手中变成一个个古朴的香炉、香盒,青铜水浇铸出精美的香熏、香篆,木材被雕琢成雅致的香几、香架。王老铁对工艺要求极为严格,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刻纹,稍有偏差,也要推倒重来。“做手艺,就得精益求精,半点马虎不得。唐时的匠人,就是这样做的,俺们不能丢了老祖宗的脸。”

有一次,一名学员做的青铜香熏,镂空花纹不够规整,王老铁看到后,拿起锤子就砸了。“这东西拿出去,别人会说,唐式香具就是这个水平?不行,重做!”学员委屈地哭了,王老铁却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俺知道你辛苦,但手艺不精,做出来的东西就是废品。只有下苦功夫,才能做出真正的好东西,才能把这手艺传下去。”

学员们明白了王老铁的苦心,更加刻苦地学习。苏合香也时常安慰鼓励他们,给他们讲解唐代香具的文化内涵,让他们不仅要学会制作技艺,还要理解其中的文化底蕴。“这些香具,不仅是用香的器具,更是文化的载体。每一件香具,都蕴含着唐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你们做的不是香具,是盛唐的记忆,是香文化的传承。”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第一批香具终于制作完成。当这些精美的唐式香具摆放在工坊的展示架上时,所有人都惊呆了。陶制香炉透着泥土的芬芳,青铜香熏泛着温润的光泽,木质香几纹理清晰,每一件都精美绝伦,仿佛是从盛唐穿越而来。

苏合香看着这些香具,心中满是欣慰。她决定,在盛唐小镇开业时,举办一场唐式香具展,让更多人了解这门古老的手艺,感受传统香具的魅力。同时,她还计划开发香具衍生品,将传统香具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推出适合日常使用的香具套装,让唐式香具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王师傅,您看,这些香具多好啊!”苏合香笑着对王老铁说,“小镇开业后,肯定会有很多人喜欢。您的手艺,终于可以发扬光大了。”

王老铁看着自己的作品,又看了看身边朝气蓬勃的学员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都是大家的功劳。俺这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做唐式香具。现在,有人学,有人爱,俺死也瞑目了。”

盛唐小镇开业前夕,唐式香具展如期举行。工坊里挤满了人,有游客,有文化学者,还有媒体记者。大家围着这些精美的香具,赞不绝口。“这香具太漂亮了,简直像从博物馆里拿出来的!”“原来唐代的香具是这样的,长见识了!”“这手艺太厉害了,一定要好好传承下去!”

王老铁穿着匠服,站在展示架旁,热情地为大家讲解香具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学员们则现场演示香具制作,引来阵阵掌声。有不少游客当场订购香具,还有年轻人表示,想拜王老铁为师,学习这门古老的手艺。

苏合香站在人群中,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她想起了自己穿越时空,传承“长安十二香”的初心;想起了王老铁对手艺的坚守;想起了学员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她知道,香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香方和技艺,更需要这些承载着匠心的香具,需要这些坚守和热爱的匠人。

夕阳透过工坊的窗户,洒在那些精美的香具上,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王老铁正手把手地教一名年轻人揉陶土,动作缓慢而认真。年轻人学得很专注,眼神里充满了对手艺的敬畏和热爱。

苏合香相信,这门古老的唐式香具制作手艺,不会再失传了。它会像“长安十二香”一样,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盛唐的匠心和香韵,在掌心重获新生,在岁月中永远流传。而盛唐小镇,也会因为这些匠心之作,更添一份厚重的文化底蕴,让每一位走进来的游客,都能感受到那份穿越千年的匠心与温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