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穿越成寡妇,我的媳妇竟然是男的 > 第345章 今儿风大,别把屋顶吹成饼了

第345章 今儿风大,别把屋顶吹成饼了(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风雨愈发猛烈,五谷亭摇摇欲坠。

一道闪电劈下,照亮众人脸上泥水交加的坚毅。

没有人再望向苏家。

因为他们终于明白:那盏灯,不必永远亮在前方引路,它早已点燃在每个人心中。

而在最高处的五谷亭梁柱之间,一阵细微震动悄然掠过,仿佛某种沉睡之物,正被这场风暴唤醒。

黎明时分,天光如锈刃割开浓云,风雨终于疲倦地退去。

杏花村从一片混沌中缓缓苏醒,泥泞的巷道上蒸腾起灰白色的雾气,混着草木腐土与发酵菌泥的气息,竟透出几分生机。

五谷亭屹立未倒。

不仅如此——它焕然一新。

原本低矮破败的平顶已被彻底改造,取而代之的是缓坡形屋面,层层叠叠铺着烧制精良的陶瓦。

每片瓦底嵌草绳,边缘带卡槽,咬合紧密,宛如鱼鳞覆背,既能导水透气,又抗八级风力不塌。

雨水顺着斜面滑落,在檐下汇成细流,滴答滴答,像是天地在清点昨夜的战功。

念安跪坐在湿漉漉的青石阶上,浑身泥浆,发丝贴额,指尖却死死攥着一份泛潮的竹简——《共救录》。

那是今晨清点时从各队手中收来的行动实录:农会记防潮席调度失误三处;商会报石灰包受潮损两成,建议改用油纸内衬;灯守队附图标注七处积水盲区,并提议增设高台预警桩……每一条都签有负责人姓名,字迹歪斜却坚定。

她低头看着那些稚嫩签名,眼眶突然发热。

这不是祖母手把手教的补漏,也不是祖父暗中布局的妙棋。

这是他们自己拼出来的命。

她抬头望向村尾那间小屋。

谢云书正站在门前檐下,将一盏新制的菌灯笼轻轻挂上木钩。

灯身以竹骨为架,外糊半透菌膜,内藏干燥活菌芯,遇湿则微光渐亮,晴时隐匿无形。

此刻晨光熹微,灯影摇曳,映着他清瘦侧脸,唇角含笑,眼神却深远如潭。

他没说一句话,可那盏灯,已胜过千言万语。

午后,阳光破云而出,暖意初现。

苏晚晴踏着泥径走入菌种库,推门刹那,脚步一顿。

室内整洁如洗。

所有麦种袋整齐码放于架上,袋面统一贴有麻布标签,墨书品类、批次、入库时间,一丝不苟。

而在每袋右下角,压着一枚小小的印记——那是用昨夜剩余的活性菌泥压制而成的“共治印”,形状似麦穗缠绕灯笼,触手微温,隐隐散发淡青荧光。

她的手指缓缓抚过一排排种子架,指尖掠过粗粝的木纹与温润的布标,仿佛触摸到某种新生的脉搏。

原来,她留下的不只是技术,还有秩序的种子。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罗十七的大嗓门,响得整个院子都能听见:“老苏!你家柴垛被风刮散了!”

苏晚晴眉头一皱,转身出门。

可刚跨出院门,她便怔住了。

哪有什么柴垛?

只见院前空地上,整整齐齐堆起一座高逾六尺的“塔”——全是晒干捆牢的柴禾,一圈圈盘旋而上,结实得像座小堡垒。

最顶端插着一盏小巧的菌灯,灯纸上写着四个墨字:一路光明。

她愣在原地。

罗十七叉腰站着,脸上满是豪气与狡黠:“咋?惊不惊喜?这可是全村人连夜悄悄码的!说你们要是真走了,也得带着咱的火种上路!”

苏晚晴没说话。

她只是静静望着那盏灯,望着那团微弱却执拗的光。

风已停,心未静。

连日晴暖,村中事务井然有序,人心归聚如溪汇江。

苏晚晴与谢云书对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该走的时候,到了。

临行前一日,晨露未曦。

念安端着一只素胎陶瓮走进院中,脚步轻却坚定。

她将瓮放在石桌上,双手掀开盖子,一股极淡、极清的香气悄然弥漫开来,似菌非菌,似梦非梦。

她没说话,只静静站着,目光落在祖父母脸上,像是等待什么,又像是交付什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