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迷途巨章(1 / 2)
乳白色的浓雾,如同一个无边无际的囚笼,将大明远征舰队死死困在原地,已是第三天。
时间失去了意义,只有船上计时的沙漏和更鼓,机械地记录着这令人窒息的缓慢流逝。天地间只剩下一种颜色,一种触感——无处不在、挥之不去的湿冷白茫。
能见度依旧低得可怜,各舰只能依靠凄厉的汽笛声和微弱的导航灯火,勉强维持着那岌岌可危的联系,如同失散的幼兽,在茫茫兽群边缘发出无助的哀鸣。
“天启”号舰桥上,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龙一(朱求桂)如同一尊石雕,伫立在船首,任凭冰凉的雾气凝结在他浓密的眉睫和蟒袍之上。他的目光似乎要穿透这厚重的白色帷幕,却一次又一次徒劳无功。
徐霞客在一旁不停地查阅着有限的古籍和海图,眉头紧锁,不时发出沉重的叹息。张小凡则寸步不离舵轮,指挥着水手们竭力保持船身稳定,每一次从雾中传来的友舰笛声,都让他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又立刻再次绷紧。
“他娘的!这鬼雾到底要缠到什么时候!”张献忠暴躁的怒吼声打破了压抑的寂静,他大步从舱室内走出,脸上写满了不耐与焦躁,“三天了!屁都看不见!再这么下去,不用等敌人,咱们自己就先闷死在这口大白棺材里了!”
他走到龙一身侧,看着眼前这片吞噬一切的白色,狠狠啐了一口:“世子殿下,这么干等不是办法!要不让某家带几条快船,往前探探路?”
龙一缓缓摇头,声音因许久未开口而略带沙哑,却依旧沉稳:“不可。雾中行船,凶险万分。一旦失散,再无寻回可能。眼下能保持队形已属万幸,切不可轻举妄动。”
他何尝不急?怀中的千里传音符除了微热,再无反应,皇兄的指引远在万里之外。这迷雾,似乎连这神物都能隔绝。
徐霞客抬起头,忧心忡忡地插话:“张将军稍安勿躁。此雾诡异,非比寻常。吾观这海水流向,似乎……似乎与三日前有所不同,寒意更甚,流速也似乎快了些许。”他指向船舷外,但那墨绿色的海水在浓雾遮掩下,根本看不清细节。
张小凡此时也走了过来,语气严肃地补充道:“将军,徐先生所言极是。末将也察觉,即便我们全力稳舵,船身似乎仍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微微偏向西北。罗盘彻底无用,我们……我们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偏离了航向。”
龙一心中一凛。偏离航向?在这无法观测星辰、不辨东西的浓雾中,这是最可怕的事情。
他快步走到船舷边,俯身仔细观察海水。果然,虽然不明显,但仔细看去,能发现一些细小的浮冰和不同于之前海域的藻类,正以一种缓慢而坚定的速度,向着船尾方向流去。
“我们可能遇到了一股强大的洋流。”龙一沉声道,脸色变得异常凝重,“这流……正带着我们离开预定的航线。”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猜测,就在此时,笼罩了船队三天三夜的浓雾,突然开始出现了变化。
并不是消散,而是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搅动,开始缓缓流动、变薄。原本伸手不见五指的白色,渐渐透出些许灰蒙蒙的光亮,能见度从三十丈逐渐扩展到百丈、数百丈……
“雾……雾好像薄了!”桅杆上的了望手第一个发出惊喜的呼喊。
这消息如同投入死水中的石子,瞬间在各船激起波澜。压抑已久的将士们纷纷涌上甲板,贪婪地呼吸着似乎清新了些的空气,尽管依旧寒冷刺骨。
然而,短暂的希望之后,是更大的震惊与不安。
当雾霭变得稀薄,足以让人看清远方的海平线时,所有人都愣住了。预想中应该出现在西南方向的北海道(北海省)连绵山影,杳无踪迹。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更加荒凉、更加陌生的景象——远处是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狰狞陡峭的黑色海岸线,怪石嶙峋,看不到一丝人烟。天空依旧是铅灰色,低垂的云层仿佛就压在那些雪峰之上。海水呈现出一种深不见底的幽黑,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寒意。
“这……这是何处?”徐霞客举着望远镜,声音颤抖,“这绝非北海省南岸!这地貌……这酷寒……我们到了哪里?”
龙一的心沉了下去。他立刻命令擅长观测的随行钦天监官员,趁天色未晚,雾气稍散,抓紧时间进行星辰定位。
等待结果的时间,漫长而煎熬。当钦天监官员拿着计算结果,脸色苍白地跑来禀报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世子殿下……殿下!”官员的声音因恐惧而结巴,“根据北辰(北极星)与其他星辰方位测算……我等……我等此刻所处纬度,远高于预定航线!恐怕……恐怕已在北海省以北千里之外的陌生海域!此地……海图未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