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为什么没有人敢拦800里加急?”(1 / 2)
朱元璋一拍大腿:“原来如此!咱就说嘛,为啥豚肉一股怪味,竟是没阉!传旨!让各地农户养猪必阉割,但是可以留几头做种,谁不照做,罚!”
刘彻也对大司农道:“记下这法子,推广下去!让百姓多养猪,阉了之后养大再杀,定能去味,让猪肉成为常食!”
嬴政则更直接:“令太仆寺(掌管畜牧)研究阉割之法,一月内拿出方案,大秦要多养猪,养好猪!”
想到之前刚兑换的土豆,帝王们更兴奋了——土豆产量高,既能当粮食,苗又能做猪饲料,简直是为养猪量身定做!
【大明·朱元璋:“有土豆苗当饲料,猪定能长得快,长得壮!标儿,传令下去,土豆除了留种,多出来的全做猪饲料!”】
【大汉·刘彻:“边地多种土豆,既能养兵,又能养猪,一举两得!”】
【大唐·李世民:“朕要让长安的猪肉价格降下来,让百姓也能吃得起!”】
百姓们听着皇帝的命令,也跟着激动起来。一个老农对着光屏作揖:“多谢先生指点!等咱养出不骚的猪,再配上土豆,日子就真有奔头了!”
旁边的妇人笑着说:“到时候给娃做红烧肉,让他也尝尝顿顿有肉的滋味!”
林远看着满屏的“多谢先生”,心里暖暖的。从土豆到猪肉,这些看似寻常的东西,在物资匮乏的古代,却能实实在在改善生活。
视频还在播放现代养猪场的画面:自动化喂食、恒温猪舍、标准化屠宰……古人看得啧啧称奇,原来养猪还能这么“省事”。
嬴政看着自动化设备,对李斯道:“记下这些器械的样子,让工匠仿制,大秦养猪也要‘省力’。”
李世民则对房玄龄道:“看来‘民生’二字,不只是吃饱,还得吃好。养猪、种粮,缺一不可。”
新的视频标题弹出时,光屏前的古人先是一愣,随即纷纷嗤笑——【古代的800里加急,为什么没有人敢阻拦呢】。
“这还用问?” 一个唐朝的驿卒忍不住发弹幕,“八百里加急啊!那是顶着脑袋跑的差事,谁敢拦?有几个脑袋够砍的?”
旁边的老农也点头:“就是劫匪见了都得躲!那驿马脖子上的铃铛一响,十里地外都听得见,谁不要命了才敢拦?”
【视频解说缓缓道来,揭开这“无人敢拦”的真相:“所谓‘八百里加急’,是古代最快的信息传递方式,专为紧急军情、重大政令设立。
驿卒骑马飞驰,每到一个驿站就换马,不换人,昼夜不停,一天能跑八百里(约合现代400公里)。”】
【“能走八百里加急的,都是关乎国家存亡的大事——边关告急、京城政变、赈灾急报……
文书上盖着‘马上飞递’的印,驿卒腰间挂着驿铃,一路飞驰,铃声震耳,就是在喊‘都躲开!要命的让道!’”】
嬴政听得眉头微蹙,他大秦也有驿传制度,但“八百里加急”这般极限速度,还是让他咋舌:“一天四百里……马能撑住?人能撑住?”
李斯在旁解释:“陛下,此等差事,必选最好的骏马,驿卒也是精挑细选的壮士,沿途驿站备好马粮,才能如此。”
嬴政点头,眼里闪过一丝赞赏——能为国家拼命的制度,都是好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