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章人间清醒(1 / 2)
如今在整个北龙省,无人不知倪俊腾是赵天宇的妻弟。
这个身份就像一道无形的护身符,让他在任何场合都能受到特别的礼遇。
但难能可贵的是,倪俊腾自幼在严谨的家教中成长,养成了谦逊低调的品格。
尽管拥有如此显赫的姻亲关系,他在单位始终恪尽职守,与同事和睦相处;在生活中也保持着朴实的作风,从未借着姐夫的名望做出任何逾矩之事。
这种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反而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能如倪俊腾这般恪守本分。
这段日子,赵天宇的叔叔婶婶得知他赋闲在家,便提着厚礼接连登门拜访了两次。
茶香袅袅中,他们搓着手,满脸堆笑地说明了来意——竟是希望赵天宇能动用关系,助他们垄断整个龙头市的粮油生意。
尽管赵天宇如今已非龙门门主,但他心里清楚,只要自已稍稍暗示,昔日的部下必定会不遗余力地办成此事。
然而,他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终究还是将已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在他内心深处,对这种仗势欺人的敛财方式充满了鄙夷。
柴米油盐是百姓生活的根本,若利用黑道手段打压其他商贩,独占市场后抬高物价,这等行径与搜刮民脂民膏何异?
最终受苦的,还是那些为一日三餐奔波的普通人家。
若是换作旁人提出这般要求,以赵天宇向来果决的性子,恐怕早已冷下脸来严词斥责。
可面对血脉相连的长辈,他终究难以拉下脸面。
那些训诫的话语在唇齿间辗转数次,最终化作了一声无奈的叹息。
他只能委婉地推说此事难办,既不愿违背原则,又不想让场面太过难堪。
这场拉锯战最终由赵天宇的父亲画上了句点。
老人家得知胞弟的荒唐请求后,当即勃然大怒。
他拄着拐杖亲自上门,与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斑白的鬓发因激动而微微颤抖,老人痛心疾首地斥责道:
"我们赵家人行事,向来要对得起天地良心!
"
这番掷地有声的训斥,总算彻底打消了弟弟夫妇二人的非分之想。
叔婶的这番作为,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世间的人情冷暖。
赵天宇不禁想起前世身为辅警时,微薄的薪水勉强糊口,那时叔婶何曾这般热情?
莫说主动登门,就连年节时分都难得见上一面。
他们甚至对当时境况平平的兄长——赵天宇的父亲,都带着几分若有似无的轻慢。
而如今,眼见赵天宇声名鹊起,便迫不及待地前来攀附。
这般前倨后恭的做派,真切地印证了那句古话: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不单是赵天宇的本家亲戚,就连倪俊婉的叔伯、姑母以及两位舅父,在这段日子里也如同约好了一般,相继登门造访。
原本清静的宅邸,一时间竟有些门庭若市的景象。
这些亲戚们带来的礼物在玄关处堆积如山,他们坐在客厅的真皮沙发上,双手捧着热茶,脸上都挂着如出一辙的殷勤笑容。
寒暄不过三句,话题总会巧妙地转向他们的真实来意——或是希望借助赵天宇的权势为子女安排一份体面的工作,或是想通过他的关系揽下某个政府项目,更有甚者,直接提出希望他在一桩经济纠纷中
"打个招呼
"。
这些请求虽形式各异,本质上却都与赵天宇叔婶的请托如出一辙——都想凭借这层姻亲关系,走一条通往利益的捷径。
就在赵天宇面对这些络绎不绝的说情者倍感困扰时,倪俊婉的父母展现出了难得的明理与担当。
这位看上去老实憨厚的庄稼汉与他的妻子,一生恪守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的古训。
他们主动站出来,在家族聚会上当着所有亲戚的面,温和却坚定地表明立场:
"天宇如今的位置,是凭自已的本事和正气得来的。我们做长辈的,不该让他为难。
"
此后,每当有亲戚试图绕过他们直接联系赵天宇,倪父总会第一时间出面周旋。
他会耐心地泡上一壶茶,与来客推心置腹:
"孩子们有今天不容易,我们不该成为他们的负累。
"
倪母则会在适当的时机,送上一盘精心切好的水果,巧妙地将话题引向家常琐事,化解可能的尴尬。
这些细致入微的呵护,让赵天宇深感温暖。
夜深人静时,他常对妻子感叹:
"岳父岳母这般深明大义,实在是我们的福分。
"
而倪俊婉则会温柔地握紧他的手:
"正因为知道你的不易,他们才更要将心比心。
"
这份来自长辈的理解与守护,宛如一道无形的屏障,为赵天宇隔绝了许多世俗的纷扰,也让这个小家庭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中,依然能够保持着难得的清净与和谐。
时光荏苒,转眼便是一个月悄然流逝。
正当赵天宇几乎要将耐心耗尽之时,鲁班的工作室终于传来了消息——那十八块散落的幕天杵碎片,历经千锤百炼,终于成功融合为一体。
然而这件耗费心力的杰作,却让追求完美的鲁班陷入了深深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