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我们都是九零后 > 第171章 烟火长街

第171章 烟火长街(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有时是鸡蛋辣椒炒面,油星子裹着面条泛着光;有时是包菜粉丝炒面,粉丝吸饱了汤汁变得透亮,带着点甜;有次她来例假,疼得直冒冷汗,刘叔给她做了碗红糖鸡蛋面,红糖块是他托人从乡下带的,说“比超市的甜”。她总说“叔您太破费”,他却摆摆手,“我一个人吃饭也得开火,多双筷子的事。”

“对了,”九月忽然想起什么,从帆布箱里掏出个笔记本,封面上印着校徽,“刘叔,我大学六级英语考过了,528分呢。”

刘叔猛地抬起头,老花镜差点滑下来:“真的?太好了!”他放下碗筷,在抽屉里翻了半天,抽屉发出“哐当”的响声,里面塞满了钳子、螺丝刀,还有她送的创可贴,“这个给你。”

是本《心理学概论》,封面上用铅笔写着“刘建国”三个字,字迹歪歪扭扭,是他特意练的。书页间夹着许多便签,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批注,有的用红笔圈着“共情”,有的写着“倾听技巧”,最末页还贴着张心理咨询师报考时间表,日期旁画着个小小的笑脸。九月翻开第一页,发现扉页上贴着张图书馆的座位表,靠窗的位置被红笔圈出来,旁边写着“下午有太阳,不刺眼”。

“您怎么知道我想考心理咨询师?”她从没跟刘叔说过要考心理咨询师的打算,只在门卫室看了几本书。

刘叔往煤炉里添了块煤,火苗舔着炉壁发出噼啪声:“你去年总在门卫室看心理学的书,有次掉地上,我捡起来瞅了眼封面。”他挠了挠头,耳后泛起红,“我托教务处的小王帮我找的书,他说这个有用,你看看要是没用,就当废纸卖了。”

九月捏着便签上“心理咨询案例分析”的字迹,忽然想起无数个周末的午后。她坐在门卫室的小马扎上看书,刘叔要么在登记访客,要么在修坏掉的扫帚,从不多问一句。

“对了刘叔,”她忽然想起件事,夹起碗里的鸡蛋晃了晃,“您上次做水煮鱼,为啥一口没吃呢!”

刘叔正往搪瓷缸里添茶,手顿了顿,茶叶在水里打着转,他端起缸子喝了口,喉结动了动,“我不爱吃鱼,刺多,麻烦。”

九月却想起图书馆王老师说过的话,“你刘叔海鲜过敏,但你在这里牛羊肉不吃,那只能给你煮点你爱吃的鱼了。”

“快吃吧,面要凉了。”刘叔把搪瓷缸往她面前推了推,茶水在缸里晃出涟漪,“我这茶是去年的陈茶,你凑合喝,等你那新茶泡开了,我再给你倒。”

九月低下头,把脸埋在热气里。眼泪砸在碗里,溅起细小的水花,混着红油的香气,暖得让人心头发颤。她夹起块香肠,往刘叔碗里送:“叔,您也吃,这香肠不咸。”

刘叔往旁边躲:“你吃你吃,我不爱吃这甜腻腻的。”却在她坚持下,张开嘴接住,慢慢嚼着,像在品尝什么珍馐。

九月忽然想起大一下学期的雪夜,她也是这样坐在门卫室,看刘叔给晚归的学生登记,然后端起已经凉了的面条,小口小口地吃。那时她总觉得不好意思,现在才明白,这门卫室的烟火气,从来不是独独为她一人燃的,却总在她最需要的时候,给她最暖的光。

“刘叔,您为啥总叫我来吃面啊?”她吸溜着面条,声音闷闷的,像含着口热汤。

煤炉的火渐渐弱下去,刘叔的声音也变得温吞:“我年轻时候吃过的苦,也遇到了很好的人。”他往炉子里添了块煤,火光映着他眼角的皱纹。

九月的喉咙忽然发紧。

“人这一辈子,总有难的时候。”刘叔把自己碗里的荷包蛋夹给她,蛋白在汤里轻轻晃动,“那时候要是能有口热乎饭,能有人跟你说句话,就觉得日子还能往下过。”他笑了笑,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月光,“我看你总一个人待着,吃饭躲在角落,就想起那时候的自己。”

远处的花香漫进门卫室,混着炒面的味道,像杯温吞的老酒。九月看着刘叔鬓角的白发,忽然明白有些恩情从不需要言说——它藏在每个周末的炒面里,藏在悄悄批注的书本里,藏在明知过敏却依然记得你喜好的沉默里,像这煤炉里的余烬,看似微弱,却能暖透漫长的岁月。

帆布箱的轮子碾过石板路的声响再次响起时,九月回头望了眼门卫室。刘叔正蹲在门口收拾竹筐,蓝布褂子的背影在路灯下被拉得很长,煤炉的余温还在空气里游荡,带着炒面的香气,漫过整条长街。她把帆布箱侧袋的辣椒酱放在门卫室的窗台上,上面贴了张便签,写着“少放,别辣着”。

她知道,这个秋天的每个周末,门卫室的煤炉都会准时烧起来,搪瓷碗里的炒面会卧着两个溏心蛋,而那个总说“浪费钱”的老人,会把她带的茉莉花茶,仔细藏在铁柜最上层,像收藏着什么稀世珍宝。等下次她来,他会泡上一杯,看着茶叶在搪瓷缸里转着圈儿开,笑着说:“你看,真跟你说的一样好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