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人幽冥 > 第155章 赴鹤鸣山大会。

第155章 赴鹤鸣山大会。(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老汉闻言,脸上总算闪过一丝欣慰,可那笑意没撑片刻,就被更深的忧虑压了下去。他抬手捶了捶自己不利索的腿,重重叹了口气:“唉,都怪我这腿不中用,连自家那几亩田都侍弄不利索,反倒要靠她们娘儿俩儿受累……”

青鸟几人静静听着,时不时相互对视一眼,眼底满是沉重。这寻常农家的苦楚,字字句句都透着谋生的艰难,让他们更真切地尝到了这世间百姓的不易。

樊铁生实在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向老汉探问道:“这位居士,您家儿子入了那圣灵教,到底在里头做些什么营生?怎么连家里的妻儿老小都不顾了?”

老汉一听这话,眉头瞬间拧得更紧,脸上满是困惑与痛心,声音也沉了几分:“我们也说不清他具体在做啥啊!他从前是最顾家的,对春娃也疼得紧,可自打入了那教,整个人都像变了个模样 —— 我实在想不通,怕不是叫什么脏东西给迷了心窍!”

他顿了顿,像是在回忆当时的情景,语气里添了几分无奈:“前些天他倒回来过一趟,嘴里神神叨叨地念着‘世间就要大变’,还说这次要去益州,要‘干一番大事’。我听着气不打一处来,忍不住数落了他几句,哪成想他二话不说,扭头就走,这都好些天了,再没半点音信……”

青鸟听到“益州”二字,心中一动,立刻联想到龙泉客栈那些疯狂的圣灵教徒,不知那场惨烈的冲突中,是否有这位老翁的儿子参与。想到此处,他不禁为这淳朴的一家人感到一丝隐忧。

正思忖间,娟儿端着一个大托盘走了进来,上面盛着简单的饭菜。春娃见状刚要起身帮忙,娟儿却道:“你去厨房把灶上那盆汤端来。”

春娃脆生生应了一声,小跑着往厨房去。没一会儿,便见他两只小手端着个木托盘,步子迈得稳稳的,小心翼翼地走进来。

转眼间,方桌中央便摆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 —— 一碗粟米混着大米蒸的二米饭,颗粒分明、喷香扑鼻;旁边放着两碟腌菜,还有两盘清炒时蔬,一盘是嫩绿的青菜,一盘是泛黄的豆荚,最中间是一盆飘着香气的菜汤,汤面上浮着几点油花,还能看见切碎的野菜叶,热气裹着鲜气,在屋里慢慢散开。

娟儿用袖子擦了擦额角的细汗,略带歉意地对青鸟几人道:“几位道长,乡下没什么好招待,都是些粗茶淡饭,千万莫要嫌弃。”

一旁的方老汉也热情地招呼:“来来来,几位道长别客气,快坐过来一起吃口热乎的!”

青鸟拱手郑重谢道:“居士言重了。我等清修之人,能得一顿热饭暖身,已是难得的福分,感激不尽。”说着又转向娟儿,“有劳娘子辛苦。”

娟儿连忙摆了摆手,脸上带着爽朗的笑:“道长可别这么客气!快坐,大伙趁热吃,菜凉了就不好吃了。”

樊铁生、张问几人闻言,也不再推辞,纷纷将身下的木凳往桌边挪了挪,围坐成一圈,准备用餐。

众人围坐桌前,开始用晚饭。饭菜虽简单,但在这山野寒夜中显得格外温暖。

青鸟看向坐在对面的娟儿,放缓声音问道:“娘子在客栈做工时,可曾见过身穿玄色道袍,且胸口处绣有这般云纹的人?”说着,他指尖蘸了茶水,在木桌上清晰地画出一个独特的符号。

娟儿探身细看,立刻点头:“见过的!这不就是那个像‘悟’字纹样的玄色道袍嘛。”

一旁的方老汉听得纳闷,转头看向孙女,满脸疑惑地问:“娟儿,你啥时候学会识字了?还能认出‘悟’字来?”

娟儿忍不住笑了,摆了摆手解释道:“我哪会识字呀!这是客栈的沈账房说的,他那天瞧见了,说那些道士衣裳上的云纹,看着就像个‘悟’字。”

方老汉这才恍然大悟,轻轻点了点头:“哦,原来是这么回事。”

青鸟心中忽然一动 —— 他自然清楚那图案实为扶摇派的云纹,并非真是什么 “悟” 字,但听闻娟儿见过同款道袍,脸上还是忍不住掠过一丝喜色,连忙追问:“娘子是何时见到这些穿玄色道袍的道长的?”

“约莫两日前吧,” 娟儿垂眸回忆了片刻,继续说道,“那天都快到亥时了,一下子来了二十多位穿玄色道袍的道长,就在我们客栈住了一宿,第二日天刚亮,便匆匆往鹤鸣山去了。”

青鸟暗自思忖:看来是师父他们途中耽搁了些时日,才会因晚到在客栈歇脚。不过以扶摇派和鹤鸣山道观的渊源,大会期间定然会被安排在观内居住,倒也无需担心。

他正想着,却听娟儿带着几分不满的语气感叹道:“说起来,那些道长大多还算客气,唯独其中一个人,态度格外跋扈 —— 对同门的师弟师妹呼来喝去,一会儿嫌茶水凉了,一会儿嫌房间小了,挑三拣四的。可偏偏对同行的一位长须老道长,又恭恭敬敬的,前后态度差得离谱。这样的人,怎么也配做出家人呢?”

青鸟闻言,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他心中早已明了,娟儿口中那跋扈之人,恐怕正是掌门师伯座下的大弟子,来高天。

青鸟沉吟片刻,又向娟儿探询道:“娘子可曾留意, 有一位四十岁上下、留着短须的道长?另有一位年纪相仿的女冠,带着两名女弟子,虽是同门,但会与那跋扈之人分桌而坐?”

他心知师父师母门下,除自己与凤锦、凤鸣年岁稍长,其余师弟师妹皆尚年幼,此番必然不会随行。

娟儿蹙眉努力回想,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这几日来往的玄门人士实在太多,客栈里忙得脚不点地,依稀有些印象,但具体模样实在记不真切了。”

青鸟闻言,心下释然。想来也是,店家连日应对众多客人,已是疲惫不堪,哪还有余暇细辨每位客人的容貌?他便不再多问,默默低头用完了晚饭。

膳后,王仙君主动帮着娟儿收拾碗筷。几人则与方老汉围坐桌旁,就着粗茶,天南地北地闲话家常。

待王仙君协助娟儿烧好热水,众人简单洗漱完毕,老汉从院中抱来干爽的稻草,厚厚地铺在屋内空地,再覆上一块旧布,便算作临时的床铺。几人就此和衣躺下,在稻草窸窣声中,渐渐沉入梦乡。

次日清晨,天色微亮,娟儿便已起身张罗好了简单的早饭。众人用过饭后,稍做洗漱,娟儿便匆匆赶往镇上的客栈做工去了。方老汉则带着春娃在院子里收拾农具,准备下地。

青鸟见方老汉动作有些迟缓,便想上前帮忙,却被老汉摆手婉拒了。老汉望着手中磨损的锄柄,叹了口气:“家里就这几亩薄田,收成虽不多,好歹是祖上留下来的,勉强够一家人糊口。”

他抬手指向院外连绵的田地,“你们看这鹤鸣庄四周的良田,十有八九都是鹤鸣山道观的地产。”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一丝庆幸:“说来,这道观还算有良心,只收三成租子,剩下的七成归种地的人。别处好些给寺庙种地的佃户,那些和尚满口阿弥陀佛,收租却狠,竟要抽六成!虽说种这些庙产不用向朝廷缴税,可剩下四成粮食,哪里够一家人吃?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老汉的叹息声更重了,皱纹深刻的脸上写满无奈:“照这样下去,我家这几亩薄田怕是也守不住了。朝廷赋税一年比一年重,实在扛不住啊……”

他顿了顿,继续道:“过些时日,我打算去观里问问,把这田卖了,也去租观里的地种。好歹能免了税赋,剩下的粮食算计着吃,总还能活命。”

青鸟静立一旁,心中波澜起伏。他望着院外那片属于道观的广阔良田,再想到一路所见百姓困苦,不禁暗叹:天下寺庙道观占据大量田产,却皆免赋税,朝廷国库空虚,治理天下的银钱从何而来?最终还不是要转嫁到仅有薄田的百姓身上!这层层盘剥,何时才是个头?

青鸟见阿翁与春娃要开始忙活田里的事,不便再多打扰,便率众人郑重谢过昨夜的收留之恩,告辞离去。临行前,他趁阿翁不备,悄悄在屋内桌案上留下了一吊铜钱。他深知若当面赠予,这位质朴倔强的老人定然不肯接受,唯有以此略表心意。

五人翻身上马,沿着村道向鹤鸣山方向行去。

青鸟几人悄然策马,沿着鹤鸣庄一侧矮山的小径缓缓向大道靠近。昨夜在山林空地中宿营的玄门众人,此刻也已收拾妥当,背着行囊、提着法器,三三两两地从小径汇入大道。

此时的大道上,早已汇聚了不少前往鹤鸣山的玄门人士,众人或步行、或骑马,顺着山路缓缓前行,熙熙攘攘间满是赶路的声响。青鸟几人随着人流往前,待绕过矮山山脚的林子时,眼前视野骤然开阔 —— 众人不约而同地抬眼望去,下一瞬,皆被眼前的景象深深攫住,连赶路的脚步都下意识慢了几分。

不远处的鹤鸣山主峰,浩瀚云海如乳白汪洋,静默翻涌,将山腰近乎全然吞没,唯剩峻拔峰峦如仙人岛屿,悬浮于流云之上。几缕金光刺破天际,为云海镀上浅金,山体却仍浸润在青蓝阴影中,幽邃莫名。

就在这片静谧之中,忽有几只玄鹤悠然展翅,从云雾深处翩然飞出,清越的鸣叫声划破长空,在山谷间荡开悠长回响。几乎同时,自峭壁古松之间,传来几声悠远猿啼,带着山野的苍凉与自在,与鹤鸣相应和。

在那云雾缥缈的主峰之巅,朱墙黛瓦的道观建筑层叠隐现,飞檐翘角仿佛接引天光。几缕淡紫云气如受感召,萦绕于最高殿阁四周,与鹤影猿声交织,更显得此地非是凡尘,乃是超然物外的清修圣境。

几人驻马静立,耳畔鹤唳猿啼,眼中云涌峰峙,心中尘虑为之一清。

待众人整理心神,继续向山脚策马而去。越靠近山脚,道路越是熙攘,随处可见身着各色道袍的玄门中人。偶有相熟的门派在路上相遇,便停在道旁相互见礼寒暄,笑语声声;更多的则是默默赶路,神色间带着朝圣般的庄重。

行至山脚牌坊处,已有十余名身着鹤鸣山道袍的弟子在此维持秩序。一些弟子引导着骑马的访客将坐骑统一拴在指定的林边空地,而牌坊下的弟子则逐一查验各派带来的拜帖、令牌等信物,核对无误后,方抬手放行,允其沿石阶向山上而去。整个过程井然有序,显见大会筹备得极为周全。

青鸟几人依序下马,按照鹤鸣山弟子的指引,将马匹拴在指定的林边木桩上。随后,他们缓步走向排队的人群。队伍行进得缓慢却井然有序,每当前方放行一批人,后面的人群便向前挪动一段距离。周围相识的道友不时低声交谈,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着的兴奋与各种流言蜚语。

恰在此时,队伍前方几人的谈话声清晰地传了过来,话题正围绕着近日震动玄门的龙泉山事件。

“听说了吗?益州龙泉山那边,有两个门派遭了殃,被一个不知来历的教派袭击,损失惨重!”一个声音说道。

话音刚落,旁边另一人立刻插嘴,语气带着几分神秘与笃定:“何止是袭击!能将两个玄门大派轻易击溃,依我看,绝非寻常势力,定是异域魔族所为!”

先前挑起话头的那人,显然被这个说法惊得一怔,随即带着满肚子疑惑追问:“道友何以如此断定是异域魔族所为?”

后来开口的那人立刻压低了声音,语气里带着几分 “只与你说” 的机密感:“实不相瞒,我们一行人是从渝州过来的,途经龙泉山那段路时,沿途见了好几处异常 —— 地上的山石崩裂、路边的树木断折,瞧那痕迹,分明是打斗时被法力硬生生破坏的,空气中还残留着一股极其霸道的法力波动,寻常玄门修士绝无这般气息。”

他顿了顿,语气又沉了几分:“等我们到了龙泉山隘口,甚至还有霸道的极寒之力破坏的惨景。”说到此,他整个人眉头紧皱,“等我们走到龙泉山客栈原址,那景象才更骇人 —— 好好一座客栈,竟已成了片焦黑的废墟,连屋顶的木梁都烧成了炭灰!尤其客栈周围的山林里,残留的法力痕迹更是深不可测,绝非一般玄门高手能弄出来的动静。依我看,除了异域魔族,没谁有这等破坏力。”

这番描述引得周围几人纷纷侧耳。此时,一位风尘仆仆的女冠也加入了讨论,她声称自己途径兴元府时,听得另一个惊人的消息:“不止益州龙泉山,前些时日,秦岭那边的龙虎山竟无故塌了大半!附近村落的乡民还信誓旦旦地说,曾目睹有大蛇化龙飞升的异象!”

周围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叹声。不少人开始交头接耳,纷纷猜测这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之间是否有所关联,是否都指向那神秘而可怕的“异域魔族”。

青鸟几人混在人群中,将这些议论尽收耳底,彼此交换了一个凝重的眼神。

正当前面几人议论纷纷之际,一位胡须花白、身着灰布道袍的老者缓步凑近,神色凝重地插言道:“诸位道友所言异象,贫道前夜在益州城南,却亲眼目睹另一桩奇事——夜半时分,忽有灵光骤起,其势冲霄,竟将漫天雨云瞬间荡开!那法力之磅礴纯粹,贫道修行数十载,实是闻所未闻。”

此言一出,顿时将先前几人的注意力全然吸引过去。那最早提及龙泉山之事的男子扼腕道:“我等离开益州早了一日,竟错过这般惊天动地的景象!”

老道士捋须沉吟,周围众人立刻围绕这新出现的异象再度热议起来。有人面露忧色:“莫非这也是异域魔族在向我们玄门示威?”

也有人展开遐想:“会不会是又有灵兽化龙飞升?”

更有人猜测:“或许是哪位隐世前辈修为突破,引发的天地共鸣?”

青鸟混在人群中,将这些话语一字不落地听入耳中,心头不禁一震。他回想起那夜自己体内灵力险些失控、直冲云霄的情形,万万没想到,当时凶险万分的经历,竟在外界引起了如此大的轰动和种种猜测。他下意识地微微垂首,将神色掩藏起来。

人群缓缓向前移动,鹤鸣山的弟子们面带微笑,向各派来人拱手致意,同时手势明确地指引来客沿着一侧宽阔的石阶向上行进。

因今日玄门大会之故,鹤鸣山早已提前通告,不接待寻常香客,故而山道上往来之人皆是玄门同道。

正当周围众人低声议论之际,身后传来一阵颇为热络的寒暄声。青鸟觉得那声音耳熟,转身望去,果然是彤光府一行人到了。只见彤光府掌门冷澈兮正携妻女及门下弟子,与另一派玄门中人交谈甚欢,看其服饰特点,应是青城山常道观的道友。

几乎同时,栖霞观瑶光真人也领着弟子们抵达。与彤光府的活跃不同,栖霞观一向少于外界交往,此刻并无其他门派主动上前与瑶光真人攀谈。

然而,当瑶光真人神色淡然地缓步经过时,沿途几乎所有的门派中,年长的道友,皆纷纷向她颔首致意或恭敬地唤一声“真人”,可见其在玄门中威望之高,受人尊崇。

青鸟望着前方逐渐稀疏的人群,终于看清了牌坊下的情形 —— 只见前方整整齐齐肃立着十八位鹤鸣山弟子,左侧六人、右侧六人,分作两排对立,衣袂翻飞间透着几分森然气象。

而在这两排弟子的正中间,还站着两位身形尤为魁梧的弟子,并肩而立,几乎将通往石阶的路堵得严严实实。左侧前排为首的,是位约莫五十来岁的道士,须发已染了霜白,中等身材略显富态,圆圆的脸上带着双下巴,最惹眼的是那两撇异常浓密的长眉,垂落下来几乎遮住了半双眼眸。

另一侧居首的,则是位年纪稍轻些的道人,身形清瘦挺拔,一双眼睛却格外锐利,目光扫过人群时不带半分含糊。

此刻,这两位为首的道人正各司其职,仔细检查着每一位上前玄门人士手中的凭证,神色严谨,未有半分松懈。

左侧的玄门众人递上凭证,经那长眉道人仔细查验后,终是顺利通过。守在中间的两位魁梧弟子见状,当即向两侧退开,让出通往石阶的路。那行人连忙向长眉道人及鹤鸣山弟子拱手示意,随后便循着石阶,稳步向山上而去。

就在这时,那长眉道人抬眼扫过人群,目光落在青鸟几人身上,随即抬手拱手,语气平和道:“道友,这边请。” 说罢,指尖轻轻指向自己身前的空地,示意他们上前查验。

青鸟当即带着石胜、张问几人上前,脸上噙着温和的笑意,抬手回礼道:“在下道一门弟子紫雏,奉家师之命,前来赴鹤鸣山之会。”

长眉道人一听 “道一门” 三字,眉头微挑,目光不由在青鸟几人身上细细打量了一圈 —— 见他们一行四人,皆着玄色道袍,不似寻常单传的模样,不禁面露疑惑,开口问道:“久闻道一门素来是一师一徒、一脉单传,今日怎会有五位道友一同前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