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我来现代当明星 > 第80章 庆朝文化永流传

第80章 庆朝文化永流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特意赶回来的。”赵文斌笑着走上前,在长椅另一端坐下,“这么大的事,我怎么能缺席。”

师徒二人沉默地望着湖面,夕阳将湖水染成橙红色,几只晚归的鸭子划过水面,留下长长的涟漪。

“老师,我记得二十多年前,您第一次给我们讲庆朝文化时,总是带着一种...”赵文斌寻找着合适的词语,“一种难以言说的忧伤。”

苏明远微微一愣,没想到这个学生如此敏锐。

“但现在不同了,”赵文斌继续说,“今天的您,站在讲台上时,眼里有光。”

苏明远长叹一声:“因为我不再担心了。”

“担心什么?”

“担心庆朝真的成为过去。”苏明远的声音很轻,仿佛在自言自语,“我曾经以为,文明如同琉璃,精美而易碎。但现在我明白了,真正的文明是水,看似柔弱的,却能穿实破岩,流淌千年,以不同的形态延续生命。”

赵文斌若有所思:“所以您今天给每个学生画云雷纹,是在传递这份感悟?”

苏明远点头:“纹样是表,精神是里。我希望他们记住的不是一个古老的图案,而是那种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精神。”

远处传来钟声,悠扬而深沉。赵文斌站起身:“老师,研究中心还等着您去揭幕呢。”

苏明远最后望了一眼湖面,站起身时,手中的奖杯在夕阳下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研究中心设在人文楼的三层。当苏明远走进这个宽敞明亮的空间时,不禁屏住了呼吸。正对入口的墙上,是一幅巨大的庆朝疆域图,旁边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全球庆朝文化研究的最新动态。

最令他动容的是研究中心中央的展示区。玻璃柜中陈列着庆朝文物仿制品,而四周则是各种现代科技设备:VR体验区可以“亲身”参与庆朝科举考试;交互屏幕上可以浏览数字化后的庆朝典籍;甚至还有一个区域展示着如何将庆朝美学应用于现代设计。

“苏老师,这边请。”李教授引着他走向一个特别的区域,“这是按照您的书房布置的。”

苏明站定在门前,一时间恍若隔世。这间复原的书房,从家具样式到文具摆放,几乎与他记忆中的庆朝书房一模一样。甚至连窗前那盆文竹的位置,都与他记忆中的丝毫不差。

“我们参考了所有能找到的庆朝文献,”李教授自豪地介绍,“尽量还原了当时学者书房的样貌。”

苏明远走到书桌前,手指轻轻拂过砚台和毛笔。这些仿制品做得极为精致,几乎能以假乱真。他下意识地调整了一下笔架的角度——这才是他记忆中正确的位置。

“太好了,”他喃喃道,“简直一模一样。”

“爷爷!”念远从人群中钻出来,跑到他身边,“这个书房和您家里的好像啊!”

苏明远弯腰抱起孙子:“因为爷爷喜欢古人的智慧啊。”

揭幕仪式结束后,苏明远独自留在复原书房里。夜幕已经降临,窗外的北京城华灯初上。他坐在书桌前,铺开一张宣纸,磨墨润笔,写下四个大字:

“古今相续”

落款时,他犹豫了片刻,最终签下了自己在庆朝时的名字——苏文远,而非这个时代的“苏明远”。这是二十五年来,他第一次写下那个真正的名字。

当他放下笔时,注意到书房门口站着几个年轻学生,正怯生生地向内张望。

“进来吧,”他招手笑道,“正好,我给你们讲讲庆朝文人书房的讲究。”

学生们兴奋地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提问。苏明远耐心地回答着,从书桌的摆放方位到文房四宝的选择,从每日的读书习惯到文人之间的诗词唱和。

说着说着,他仿佛回到了庆朝年间,在翰林院为新科进士们讲解经典的情景。时光流转,空间变换,但文化传承的瞬间,却如此相似。

最后,他给每个学生画了一个云雷纹,就像下午做的那样。

“记住这个图案背后的精神,”他对年轻的面孔说,“传承不是复制,而是创新;传统不是枷锁,而是翅膀。”

离开研究中心时,已是深夜。苏明远站在人文楼的台阶上,望着满天繁星。一阵微风吹过,带来初夏夜晚特有的清新气息。

他从怀中取出那支陪伴他二十五年的庆朝毛笔,轻轻摩挲着笔杆上已经模糊的雕刻。然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明天,他将捐出这支笔,作为研究中心的第一件真正文物。不再是锁在家中的柜子里,而是放在那个复原书房中,让每个来访者都能感受真实的庆朝文脉。

“老师,”赵文斌从身后走来,似乎看穿了他的思绪,“舍得吗?”

苏明远微笑:“文明不是私藏,而是共享。这支笔在我手中,只是一段私人的记忆;放在这里,却能激发无数新的可能。”

他最后望了一眼研究中心亮着的灯光,转身步入夜色。

路灯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恍惚间,仿佛有两个时空的身影在此刻重叠:一个是红袍加身的庆朝状元,一个是西装革履的现代学者。而连接这两个身影的,是一条名为文明的河流,从未断绝,永远向前流淌。

星空下,苏明远的脚步轻快而坚定。他知道,庆朝文化真的永流传了——不是保存在玻璃柜中,而是活跃在年轻人的眼睛里,跳动在时代的心脏中,生生不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