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星尘菌鼎养法(1 / 2)
兼爱城的量子钟指向“启明”号启航倒计时24小时时,地脉舱的《大同鼎》实验室正被一层压抑的红光笼罩。全息屏中央,代表碳硅共生阈值的数字闪烁着刺目的“91%”——这是三天前“可逆硅基改造”实验完成后(第四百六十六章),《大同鼎》能量场因48名改造者的共振而飙升的数值,距离触发“能量过载自毁程序”仅剩9个百分点。诸葛青阳站在鼎身左侧,环首刀的刀柄重重叩击青铜地面,发出沉闷的回响,他的眉头拧成一个川字,刀鞘上的“明哲保身”四字在红光下泛着冷光。
“‘启明’号携带的硅基适配蛋白(第四百六十六章)只能维持志愿者的碳硅平衡,但《大同鼎》的裂纹还在扩大。”他指向鼎身莲花状裂纹的末端,那里正渗出银青色的能量流,与三天前王磊硅基形态下的瞳孔符号(第四百六十六章)频率同步,“如果共生阈值突破100%,整个兼爱城的反重力模块都会失去能量锚点(第四百六十四章“二十八宿悬浮阵”的能量核心),‘启明’号还没飞出半人马座就会坠落。”
李素的生物监测仪突然发出急促的蜂鸣。她快步走到鼎身右侧,指尖悬在裂纹上方3厘米处,防护服的手套上还沾着生物实验室的星尘菌培养液——那是今早从三号穹顶农业区采集的样本,菌液中悬浮着微小的螺旋状菌落,此刻正与鼎身的能量流产生共振,青光微弱却执着。“阈值91%是因为裂纹中的硅基能量无法导出。”她的眉头紧锁,镜片后的眼睛盯着全息屏上的裂纹扫描图,“鼎身的青铜晶格在高频能量场下开始氧化,裂纹宽度从0.3毫米扩展到0.7毫米,再这样下去,72小时内会贯穿整个鼎体!”
“我有个方案。”诸葛青阳突然转身,环首刀的刀背轻贴鼎身,红光下他的侧脸线条分明,下颌紧绷,“把穹顶农业区的星尘菌引入裂纹。星尘菌能与硅基物质共生(第四百六十二章“硅麦共生法”),或许能像修复硅麦根系一样,修复鼎身的裂纹。”
“不行!”李素猛地抬头,声音带着一丝尖锐,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监测仪,指节泛白,“星尘菌在碳基环境中会疯狂繁殖(第四百六十一章“阈值预警”),之前硅晶虫灾就是因为菌量失控(第四百五十六章)!鼎身的青铜是锡铜合金,一旦被菌液腐蚀,《大同鼎》就会彻底报废!”
实验室门口传来陈墨的声音,她怀里抱着青瓷存储器,存储器表面的冰裂纹正与《大同鼎》的裂纹形成微弱共鸣,青光与红光交织成紫色的光晕。“李素姐,诸葛先生,或许可以试试‘驯化’星尘菌?”她快步走到中央展台,将存储器放在全息屏旁,裂纹中的“和”字符号闪烁着,“三天前修复存储器时,金敏智姐发现星尘菌在硅基适配蛋白环境中会变得‘温顺’(第四百六十五章“冰裂纹星图”),改造者指甲屑里就有这种蛋白(第四百六十六章“可逆硅基改造”),说不定能控制菌的繁殖速度。”
王磊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的银色触须上托着一个透明的培养皿,里面装着几片银白色的指甲屑——那是今早刚修剪的,边缘还带着新鲜的硅基光泽。“李医生,陈墨姐说得对。”他走到李素面前,将培养皿轻轻放在操作台上,嘴角牵起一抹金属质感的微笑,“改造者的指甲屑含高浓度硅基适配蛋白(第四百六十六章实验数据),之前培育硅麦时,就是用这个‘喂’星尘菌,菌才没乱跑(第四百六十二章“硅麦共生法”)。现在用它来驯化菌,应该能行。”
李素盯着培养皿中的指甲屑,突然想起《齐民要术》里的记载。她迅速调出农业数据库,全息屏上弹出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种谷》篇:“‘以溲种:取马骨锉一石,以水三石煮之,三沸,漉去滓,以汁渍附子五枚……’——古人用动物骨汁拌种,增强种子抗逆性,这就是‘粪种法’的原理。”她的眼睛亮了起来,之前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我们可以借鉴这个!用改造者指甲屑(含硅基适配蛋白)‘拌’星尘菌,就像给菌‘喂’驯化剂,让它们只在裂纹中生长,不腐蚀青铜!”
诸葛青阳的环首刀突然轻颤,刀身映出鼎身裂纹的红光:“《齐民要术》的智慧,加上星尘菌的共生能力……这或许是唯一的办法。”他看向李素,眼神沉稳,“准备实验吧,‘启明’号启航前,我们必须把阈值降到85%以下。”
二、粪种法的星际驯化
生物实验室的培养舱在六小时后泛着银青色的微光。李素站在操作台后,将王磊的指甲屑倒入星尘菌培养液中,林夏正用量子搅拌器缓慢搅动,菌液表面浮现出细小的螺旋纹路——那是指甲屑中的硅基适配蛋白与星尘菌结合的标志,左旋36°,右旋72°,与《大同鼎》的符号参数完全一致(第四百六十一章“太极螺旋解译”)。
“驯化菌第一代培养完成,活性稳定在87%,繁殖抑制率92%。”林夏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她的眼下有淡淡的黑眼圈,但嘴角却扬着笑意,“李医生,电子显微镜显示,星尘菌的细胞壁上长出了‘适配蛋白受体’,就像给菌装了‘刹车’,当它们接触青铜时,受体会自动触发休眠程序。”
李素接过培养皿,透过量子透镜观察菌液:星尘菌的螺旋状菌丝上,点缀着银白色的小点——那是硅基适配蛋白附着形成的“驯化标记”。她想起三天前王磊硅基形态下的瞳孔符号(第四百六十六章),两者的闪烁频率竟完全同步。“这就是‘粪种法’的星际应用。”她轻声说,指尖轻轻敲击操作台边缘,“古人用动物粪便给种子‘施肥’,我们用改造者指甲屑给星尘菌‘驯化’,本质上都是通过生物信息调控生长。之前硅麦能在穹顶农业区高产(第四百六十二章),也是因为用了改造者血液中的适配蛋白改良土壤,现在不过是把技术从农业扩展到文物修复。”
陈墨抱着青瓷存储器走进来,存储器的冰裂纹中渗出青绿色的光,与培养舱的菌液形成共振。“李素姐,金敏智姐让我把这个带来。”她将存储器放在培养舱旁,裂纹中的“和”字符号与菌液中的螺旋纹路完美重叠,“她说存储器的冰裂纹和《大同鼎》的裂纹结构相似(第四百六十五章),或许能给星尘菌‘导航’。”
“导航?”李素凑近存储器,突然意识到什么,“星尘菌在硅麦根系中会沿着螺旋纹路生长(第四百六十二章),说不定也会沿着《大同鼎》的螺旋符号生长!”她立即调出鼎身裂纹的三维模型,在螺旋符号的节点处标注红色坐标,“如果菌液能沿符号生长,就能精准修复裂纹,不会扩散到其他区域!”
王磊和诸葛青阳此时也走进实验室,王磊的银色触须轻轻触碰培养舱壁,触须尖的传感器弹出一串数据:“菌液的硅基适配蛋白浓度12%,与鼎身螺旋符号的能量场强度匹配(第四百六十章测量值11.8%)。”他看向诸葛青阳,嘴角带着一丝调侃,“诸葛先生,您的方案要是成功了,以后文物修复界得给您立个碑——‘星际粪种法创始人’。”
诸葛青阳的环首刀刀柄轻叩王磊的肩膀,脸上露出罕见的笑意:“碑就不必了,能让‘启明’号顺利启航就行。”他走到培养舱前,目光落在菌液中的螺旋纹路上,“星尘菌是瑶光星文明送给我们的礼物(第四百六十章信号解析),现在我们用地球的智慧驯化它,这才是‘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中》)。”
李素将驯化菌液装入特制的注射装置,装置针头是用量子蛾蚕丝制成的纳米管(第四百五十八章“蚕茧可逆编码”),能精准控制菌液流量。“准备注入。”她的声音恢复了专业的冷静,但握着装置的手却微微颤抖,“目标:《大同鼎》莲花裂纹的螺旋符号节点,共17处,每处注入0.5l菌液,间隔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