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玄桢记 > 第1026章 岂惧征途多险阻,长风万里梦昭昭

第1026章 岂惧征途多险阻,长风万里梦昭昭(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卷首语

《大吴会要·肃贪录》载:大吴新政三载,江南初沐惠风,河工渐兴,农桑方旺。秋七月,工科给事中程昱衔命巡阅江南水渠,携工科主事陶芷亲赴太湖流域,踏遍松江、常州十七处堤岸,核工程、查工饷,于苏州府漕运官署账册中,窥得惊天弊案。

漕运总督陈言,自新政元年接掌漕运以来,暗结苏常豪强与盐商,借河工修缮之名,克扣下拨银二十万两——半为砖石款,半为工匠饷;更私吞去年苏常涝灾朝廷拨发的赈灾粮万石,转售于粮商牟利。程昱遣人密查其私宅,于后院银杏树下掘出地窖,内藏赃银折合五十万两,约抵江南布政使司三月正税之额,金砖码砌如墙,绸缎裹银堆若丘,皆为民脂国帑。

奏疏八百里加急入都,萧桓于紫宸殿御案前览之,掷疏于地,龙颜震怒。时内阁阁老周伯衡、尚书令楚崇澜侍立侧畔,帝拍御案怒斥:“魏进忠伏诛未久,余毒竟蚀及漕运中枢!此等饕餮之徒,食民脂、噬国帑,若不严惩,新政何存?百姓何依?”

即日颁下明诏:命刑部尚书郑衡、左都御史虞谦、大理寺卿卫诵三法司会审,务穷其党羽、追缴全赃;另命玄夜卫指挥使陆冰率缇骑即刻南下,锁拿陈言及其亲随,不得走漏一人。诏末严谕内阁:“牵头六部,十日之内拟就反腐新规,补律法之漏、堵财赋之隙,务使‘贪腐者无隙可乘,清廉者有章可依’。”

此诏既出,朝野震动。缇骑扬鞭南下之日,江南百姓聚于驿道两侧,争传“陛下要斩贪腐蛀虫”,而一场涤荡吏治、固稳新政的肃贪风暴,亦自此席卷大吴疆域。

志存高远

海阔云涛逐浪高,凭鱼纵跃领风骚。

天涯浩渺晴空碧,任鸟翱翔展俊髦。

心向九霄凌壮志,身如鹏鹄破重霄。

岂惧征途多险阻,长风万里梦昭昭。

秋晨的紫宸殿,气氛比寒潭更冷。程昱的弹劾奏疏摊在御案中央,上面“克扣河工银二十万两”“私吞赈灾粮万石”的字句,被萧桓用朱笔圈得鲜红,墨迹几乎要透纸背。阶下百官垂首而立,连呼吸都放得极轻,唯有殿角铜漏滴答,像是在细数贪腐的罪证。

“陈言任漕运总督三年,朕念他曾随蒙傲平叛,委以重任,”萧桓的声音打破死寂,带着压抑的怒火,“可他倒好,江澈在江南累死累活修水渠,他在背后挖墙脚;李董在苏州劝农桑,他却把赈灾粮当私产卖!这样的蛀虫,与魏进忠何异?”

左都御史虞谦出列,铁面如霜:“陛下,臣已命都察院暗查半月,陈言不仅克扣河工银,还与江南盐商勾结,私设‘漕运附加费’,每船抽银五十两,三年累计贪墨逾五十万两。其府邸后院挖有地窖,赃银堆积如山,连家仆都穿绫罗绸缎。”

尚书令楚崇澜上前一步,沉声道:“漕运乃江南命脉,河工银关乎民生,陈言此举,不仅贪墨国帑,更动摇新政根基。如今江南百姓刚见起色,若不严办,恐寒了民心,也负了谢公当年治水护民的心血。”

萧桓猛地拍案,朱笔掷在奏疏上:“传朕旨意!即刻将陈言革职拿问,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会审,彻查其党羽,赃款尽数追缴,用于江南水渠修缮!另外,命内阁牵头,六部配合,十日之内,拟出完善反腐的章程,朕要让天下官员知道,新政之下,贪腐者必无葬身之地!”

刑部大牢的铁门“哐当”关上,陈言被铁链锁在石柱上,昔日风光的漕运总督,如今面色灰败,官袍上还沾着被搜捕时蹭的泥污。审讯堂内,刑部尚书郑衡端坐主位,左侧是虞谦,右侧是大理寺卿卫诵,三法司主官齐至,足见此案分量。

“陈大人,这是从你府邸地窖搜出的赃银清单,”郑衡将一本账册推到陈言面前,“五十万两赃银,每一笔的去向都写得清清楚楚,有盐商的行贿记录,有地方官的分赃签字,你还有何话可说?”

陈言眼珠乱转,试图狡辩:“陛下曾赐我良田百亩,这些银钱是租税所得,并非贪墨!”话音刚落,虞谦便冷笑一声,命人呈上一叠书信:“这是你写给盐商的密信,里面写着‘漕运费再加一成,河工银可扣三成’,还有你与江西按察使江涛的旧部勾结的证据,你还要抵赖吗?”

卫诵翻开另一份卷宗,语气严肃:“江南水渠第三段堤岸,因你克扣银钱,用了劣等石料,上月秋雨冲垮三丈,淹没良田二十亩,百姓流离失所。这是受灾农户的证词,还有江澈的工程核查奏报,铁证如山,你纵有百口,也难辩其罪。”

陈言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瘫坐在地,哭声道:“臣一时糊涂!是魏党余孽引诱臣,说‘新政虽严,贪腐难查’,臣才……”郑衡打断他:“魏党已灭,你却甘当新的蛀虫,今日的下场,是你咎由自取!”三法司当即议定,将陈言罪证整理成册,呈请萧桓定夺。

陈言的供词,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江南贪腐的黑箱。萧桓下旨“凡与陈言勾结者,无论官职高低,一律严查”,都察院副都御史钟铭亲赴江南,与浙江布政使秦仲、按察使顾彦联手,展开一场“清污行动”。

“秦大人,这是陈言供出的苏州府通判王怀安,”钟铭将供词递给秦仲,“他帮陈言倒卖赈灾粮,从中分赃五万两,如今还在伪造账目,试图掩盖。”秦仲面色凝重,当即命人封锁苏州府衙:“新政推行,最忌地方官与奸佞勾结,此人若不除,江南百姓难安。”

顾彦带着按察使司的人,直奔江南盐场,将与陈言勾结的盐商一网打尽。“这些盐商垄断盐价,每斤盐比市价高两文,百姓苦不堪言,”顾彦查抄盐商家产时,发现竟有不少魏党遗留的盐铁经营权凭证,“原来他们是借着新政的幌子,延续魏党的贪腐老路。”

江澈正在修缮冲垮的堤岸,听闻陈言案审结,感慨道:“谢公当年说‘治水先治人,人不清则水难安’,如今总算应验了。”他将工程剩余的银钱登记造册,交给前来督查的户科给事中钱溥:“请钱大人核查,每一笔都要用在刀刃上,绝不能再出纰漏。”

短短十日,江南便查处涉案官员十七人,盐商九家,追缴赃银三十万两。当钟铭将清污结果奏报京城时,萧桓正在翻看谢渊的《民生策》,看到“惩贪腐以安民心”的字句,提笔批注:“今日江南清污,方不负谢公遗志。”

内阁议事厅内,杨璞(内阁阁老,精研律法)将修订后的《大吴律》草案摊在案上,周围围坐着周伯衡、徐英等阁老。“陈言案暴露出律法的疏漏,”杨璞指着草案,“旧律对‘漕运贪腐’‘工程克扣’量刑过轻,且没有明确的监察细则,此次修订,新增了六条重罪条款。”

“你看这一条,”杨璞指向其中一款,“‘凡主管漕运、河工、赈灾等民生要务者,贪腐银钱满万两,斩立决;满五千两,流放三千里,永不叙用’,这样才能形成震慑。”周伯衡点头:“还要加上‘连坐制’,若下属贪腐,上官失察者,降三级调用,这样才能倒逼官员互相监督。”

徐英(总管财政)补充道:“光有律法不够,还要有财政监管。我建议在户部设‘廉政司’,专门核查民生工程、军饷、赈灾等大额款项的流向,实行‘款到即核、完工再查’的双重审计,从源头杜绝贪腐。”

薛沐宸(中书省左侍郎)负责草拟相关诏令,他将律法条款与财政监管措施结合,拟定出《反腐五事诏》:“一曰重刑惩贪,二曰设司监财,三曰上官连坐,四曰百姓举报有奖,五曰新官廉政培训。”这样既有惩戒,又有预防,还有激励。

杨璞将修订后的《大吴律》与《反腐五事诏》一并呈给萧桓,萧桓阅后,在诏书上批下“准奏”二字:“律法是治国之纲,此次修订,要让百官人手一册,日日研读,知敬畏,存戒惧。”

吏部衙署内,沈敬之正在主持涉案官员的任免会议,案上摆着江南十七名涉案官员的名单,有通判、知县,还有两名知府。“陈言案是警钟,”沈敬之敲了敲名单,“这些官员,有的是靠裙带关系上位,有的是考核时弄虚作假,如今卷入贪腐,证明选官时的品行考察还不够严。”

温庭玉(吏部左侍郎)上前道:“沈公,我们已重新修订选官‘三考标准’,在‘实绩考’‘资历考’之外,新增‘品行考’,由都察院协同考核,若有贪腐前科或品行不端者,一律不得录用。”他递上一份新的考核表,上面明确写着“廉政承诺”“财产申报”等栏目。

陆文渊(吏部右侍郎)负责举荐替补官员,他将一份名单放在沈敬之面前:“这些人都是寒门出身,有实干实绩,比如江宁知县李默,在任三年,清廉自守,百姓称他‘李青天’,可补苏州府通判之缺。”沈敬之翻看李默的政绩册,看到“拒收礼金百次”“兴修水利二十处”的记录,满意地点头。

吏科给事中赵毅前来督查,他建议道:“沈公,不如设立‘廉政档案’,每位官员的廉政情况都记录在案,作为升迁贬谪的重要依据。若有官员清廉政绩突出,可优先提拔,形成‘以廉为荣’的风气。”

沈敬之采纳了赵毅的建议,当即命人制定《官员廉政档案管理办法》。“谢公当年说‘选官当选廉吏,廉吏安则百姓安’,”沈敬之望着窗外的晴空,“我们不仅要查处贪腐,更要选拔清廉之士,让吏治清明,才是对新政最好的守护。”

户部衙署内,算盘声噼啪作响,徐英正带着周霖(户部尚书)、王砚(户部郎中)核查全国的财政账目。陈言案暴露出的财政漏洞,让这位总管财政的阁老忧心忡忡:“漕运银、河工银、赈灾银,每一笔都是民生钱,却成了贪腐者的肥肉,必须从账目上堵死漏洞。”

“徐公,我们发现旧账的问题在于‘账实不符’,”周霖指着一本漕运账册,“账面写着‘河工银足额发放’,实际却被克扣三成,而且没有明细台账,很难核查。”王砚补充道:“我建议推行‘三联账册制’,户部存一份,主管部门存一份,地方监察部门存一份,三方对账,缺一不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