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汉障不臣土 > 第271章 竟陵城

第271章 竟陵城(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为避开慕容镇的监视,部队分多路行动,约定在汉江北岸的指定地点会合。

沿途尽量昼伏夜出,避开城镇,减少暴露风险。

南下的路程远比预想的艰难,部队多是北方人,不习惯南方潮湿气候和水网地形。

许多人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非战斗减员严重。

更麻烦的是,东晋方面似乎有所察觉,加强了江北地区的巡逻和盘查。

几次险些与晋军遭遇,全靠墨离的情报网,提前预警才得以避开。

经过半个多月的艰难行军,部队终于抵达汉江北岸。

这里是预定的会合点,一个名为乌林的小渔村。

站在汉江边,几乎所有北方将士,都被这浩瀚江面震撼了。

他们见过黄河的汹涌,但汉江的宽阔浩渺,还是超出了想象。

“这...这怎么过得去?”一个士兵喃喃道,语气中带着绝望。

江面宽阔,波涛汹涌,晋军战船来回巡逻,防守严密。

偶尔有民间小船试图渡江,都被晋军拦截检查。

冉闵面色凝重,他料到渡江不易,但没想到如此困难。

“必须尽快渡江,否则一旦被晋军发现,后果不堪设想。”李农忧心忡忡。

董狰提议:“不如强攻一个渡口,抢船渡江?”

墨离摇头:“太冒险,晋军水师强大,我们缺乏水战经验,强攻无异送死。”

雷暴道:“我联络了一些,水寨朋友……”

“但他们都不敢,公然与官府作对,只愿暗中提供,少量帮助。”

看来只能智取,不能强攻。

冉闵下令部队隐蔽在,乌林附近的芦苇荡中,同时派人与周抚联系,寻求帮助。

周抚很快派人回信,桓冲已得知有北方军队南下,加强了对江防的管控。

但他可以提供一些渡船,并建议从上游一处,水流较缓的河段夜渡。

风险很大,但别无选择。渡江前夜,冉闵召集众将,做最后部署。

“渡江后,我们首先占领,南岸的竟陵城。”

“那里守军不多,且周抚有人在内接应。”冉闵指着地图。

“占领竟陵后,迅速向荆襄腹地推进,迫使桓冲分兵来战。”

“同时,”他看向墨离,“立即与成汉联系,要求他们,按约定出兵施压。”

墨离点头:“使者已准备好,渡江后立即出发。”

慕容昭提醒:“将士们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性,渡江时恐有意外。”

“我已准备了一些,防晕船的药物,但效果难料。”

冉闵沉声道:“顾不了那么多了。今夜子时,准时渡江!”

是夜,月黑风高,正是渡江良机。

在周抚提供的向导带领下,部队悄悄向上游移动。

那里果然水流较缓,且有一片茂密的芦苇丛,可做掩护。

十几条小船,静静停在岸边,这是周抚能提供的全部运力。

每次只能渡百余人过江,全军渡完,需要整整一夜。

“前锋营先渡,占领南岸滩头,建立防御。”

冉闵下令,“中军营次之,后援营最后。”

董狰率黑狼骑率先渡江,小船在波涛中摇晃,许多北方将士面色苍白,强忍呕吐。

所幸晋军巡逻船刚过,下一班还需半个时辰。

第一批,顺利抵达南岸,发出安全信号。

第二批、第三批...渡江行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然而,就在第四批渡江时,意外发生了。

一条小船,因超载和操作不当,在江心翻覆!

船上十余名士兵落水,虽然尽力扑救,仍有几人被江水冲走。

落水士兵的呼救声,在静夜中格外刺耳,很快引起了,晋军巡逻船的注意!

“有情况!”晋军战船上响起警报,数艘战船向事发地点驶来。

“加快渡江速度!”冉闵当机立断,“已经过江的部队,准备迎战!”

渡江行动,顿时紧张起来,小船来回穿梭,尽可能多运士兵过江。

晋军战船,越来越近,箭矢已经开始射来!

“用弩箭还击!”董狰在南岸下令,黑狼骑用强弩射击晋军战船,但效果有限。

晋军战船高大,且有防护,弩箭难以造成致命伤害。

更糟糕的是,大批晋军正从竟陵方向赶来,南岸滩头即将面临,两面夹击!

“天王!您先过江!”李农急道,“我来断后!”

冉闵摇头:“我最后一批走。李农,你带中军营过江,加强南岸防御!”

危急关头,北岸突然响起喊杀声!

原来雷暴的山寨武装及时赶到,从侧翼袭击了增援的晋军!

“雷寨主来得正好!”冉闵大喜,“全军加速渡江!”

在雷暴部的掩护下,渡江速度大大加快。

当最后一批士兵即将登船时,晋军主力已经逼近北岸。

“天王快走!”雷暴大吼,“我老雷断后!”

冉闵深深看了雷暴一眼:“保重!”随即登船离去。

雷暴率山寨武装拼死抵抗,为渡江争取时间。

这些熟悉地形的山寨好汉,利用芦苇荡与晋军周旋,且战且退。

天明时分,大部分冉闵军,已渡过汉江。

但雷暴及其部下,落入了晋军重围,生死未卜。

占领南岸滩头后,冉闵不顾疲惫,立即挥师进攻竟陵。

守军措手不及,加上周抚内应,打开城门,竟陵很快被攻占。

占领竟陵后,冉闵立即做三件事。

第一,加固城防,准备迎接桓冲的反扑。第二,开仓赈粮,收揽民心。

第三,派使者前往建康,表明“借地休整,共抗胡虏”的立场。

然而,东晋朝廷的反应,出乎意料的激烈。

第四幕: 建康忧

冉闵军渡江南下的消息,传到建康,朝野震动。

东晋皇帝司马曜,紧急召集大臣议事。朝堂上,主战派与主和派争论不休。

宰相谢安神色平静,但内心忧虑,他早就料到,北方势力可能南下。

但没想到来得如此之快,而且是名声在外的“杀胡天王”冉闵。

“冉闵悍勇,但毕竟是北伧武夫,岂容他在江南撒野!”

权臣王国宝率先发声,“应立即命桓冲,派兵剿灭!”

尚书令王导,却持不同意见:“冉闵虽粗鄙,确是抗胡英雄。”

“今主动来投,若拒之门外,恐寒天下汉人之心。”

“不如招安,令其驻守北疆,为我屏障。”

王国宝冷笑:“王公何其天真!冉闵这等枭雄,岂甘为人之下?”

“今日招安,明日就可能反噬!”

双方争论不休,司马曜年轻缺乏主见,只能眼巴巴看着谢安:“谢爱卿以为如何?”

谢安沉吟片刻,缓缓道:“冉闵来意不明,不可轻下结论。”

“当下之急,是加强建康防务,同时命桓冲谨慎应对,不可轻易开战。”

他心中另有算计,冉闵南下,固然是威胁,但也可能是,制衡桓冲的机会。

桓冲据荆襄,兵强马壮,已有尾大不掉之势。

若冉闵能在,荆襄立足,或可牵制桓冲。

于是东晋朝廷,做出矛盾的决定,一方面调集军队,加强防御。

另一方面,派使者与冉闵接触,试探其真实意图。

冉闵对东晋使者的到来毫不意外,他隆重接待使者,言辞谦恭。

表示“愿为江东屏障,共抗胡虏”,但拒绝交出兵权。

几轮接触后,东晋朝廷对冉闵的态度,分为三派。

以王国宝为首的强硬派,主张武力剿灭。

以王导为首的怀柔派,主张招安利用,以谢安为首的务实派,则主张观望待变。

就在东晋朝廷,举棋不定时,西线传来紧急军情。

成汉李势,果然出兵东进,攻打巴东地区!

桓冲不得不,分兵西援,减轻了冉闵的压力。

冉闵抓住机会,迅速扩大控制区,接连拿下几座城池。

他严令部队纪律,禁止扰民,与当地豪强合作,逐渐站稳脚跟。

但危机也随之而来。一天,慕容昭急匆匆找到冉闵:“天王,军中爆发瘟疫!”

冉闵大惊:“怎么回事?”慕容昭面色凝重:“似是江南特有的湿热疫。”

“将士们水土不服,抵抗力下降,极易感染。已经有多人病倒,传播极快。”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冉闵为瘟疫焦头烂额时,墨离带来更坏的消息。

“东晋朝廷,已达成共识,决定武力解决我们。”

“桓冲正在集结兵力,不日即将来攻!”

内忧外患同时爆发,冉闵军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更糟糕的是,成汉李势得知东晋大军来攻,竟然按兵不动,显然是想坐收渔利。

“背信弃义的小人!”董狰怒不可遏。

冉闵却异常冷静:“早就料到,李势不可靠。

“为今之计,唯有死守竟陵,等待转机。”

但转机在哪里?兵力悬殊,瘟疫蔓延,粮草有限...似乎已陷入绝境。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消息传来,北方的慕容恪病重!

慕容俊与慕容泓可能决裂,慕容燕国内战,可能要爆发!

整个北方局势,瞬间大变。

冉闵立即召集众将:“机会来了!慕容马上内乱,无暇南顾。”

“我们可借此说服东晋,证明我们的价值!”

他亲笔修书给谢安,陈述利害,若东晋与冉闵军合作…

可趁慕容内乱北上收复失地,若自相残杀,只会让胡虏得利。

同时,慕容昭提出,一个大胆建议:“我可尝试治疗瘟疫。”

“江南瘟疫与北方不同,需用特殊药材。若能治好瘟疫,必收收获民心。”

冉闵全力支持,慕容昭带领医疗队日夜研究,终于找到治疗瘟疫的药方。

她公开施药,不仅救治军中将士,也救治当地百姓,大大改善了与民众的关系。

谢安接到冉闵的信后,深思良久。

终于说服司马曜改变策略,暂缓军事行动,改为招安谈判。

东晋使者,再次来到竟陵,这次态度明显缓和。

双方开始就冉闵军的地位、驻地和粮饷等问题,进行谈判。

谈判艰难,但总算有了,和平解决的希望。

然而,就在谈判进行时,一个意外事件,改变了一切。

桓冲部下一个将领,擅自出兵,袭击竟陵外围阵地。

虽被击退,但激怒了,冉闵军中的强硬派。

董狰等将领要求报复,冉闵极力压制,但内部矛盾一触即发。

更糟糕的是,成汉李势见有机可乘,突然加大攻势,直逼江陵!

东晋朝廷大惊,急令桓冲全力西援,竟陵方向的压力骤减。

冉闵抓住这个机会,一边继续与东晋谈判,一边悄悄扩张势力。

夜幕降临,冉闵独自登上竟陵城头,南望建康方向,心中感慨万千。

南下之路,远比想象的艰难,但总算在江南,站稳了脚跟。

前路依然凶险,但只要坚持下来,就有希望。

“天王,有江北消息。”墨离悄然走近,“雷暴寨主还活着。”

“他带领残部,在江北继续抵抗慕容镇,并送来一份厚礼。”

“什么礼物?”

墨离递上一面旗帜:那是慕容镇的帅旗!显然,雷暴部取得了重大胜利。

冉闵接过旗帜,眼中闪过欣慰之色。

“传令下去,将此旗悬挂城头,让所有人都看到:汉家军,不可侮!”

旗帜在竟陵城头升起,迎风招展。

南望建康,北思中原。冉闵知道,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