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抗体与变异(2 / 2)
“抗体库需要升级,”沈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们需要能识别和应对情感操纵的‘情感抗体’。”
(三) “情感抗体”与记忆的温度
鲍玉佳主动请缨,负责开发应对这种“伪共情”攻击的“情感抗体”。她没有选择用冰冷的理论去反驳,而是决定用更有温度的真实记忆来对抗虚假的浪漫化叙事。
她联络了老赵的女儿赵静,以及几位在“织网者”风波和“园丁”案中受害者的家属,共同录制了一段特别的访谈《伤疤的真实温度》。在访谈中,她没有引导他们控诉,而是让他们平静地讲述失去亲人的具体痛苦,以及这种痛苦如何永久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轨迹。
赵静谈到父亲去世后,母亲如何患上严重的抑郁症,家庭如何失去欢声笑语;另一位受害者家属谈到孩子因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至今无法正常入睡……
当访谈者问及对那些“理解施害者”言论的看法时,赵静沉默了一下,然后看着镜头,眼中含泪却语气坚定:“我理解人们想要同情的心,但请你们也理解我们的痛苦。那个(危暐)他或许有他的不幸,但他的不幸,不能成为他伤害别人、夺走别人生命的理由。我们的痛苦是真实的,每一天都在继续。真正的共情,不应该是对罪恶的宽容,而是对受害者永不磨灭的伤痛保持清醒的记忆。”
这段访谈视频被精心剪辑后发布,标题为《真正的共情,是站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没有激烈的言辞,只有真实的伤痛叙述,却产生了强大的情感净化力量。许多原本被“伪共情”叙事打动的观众,在观看了这段视频后,意识到了自己情感被利用,纷纷留言表达对受害者家属的支持和对试图混淆是非言论的警惕。
马强为这段访谈创作了一幅配图:一束阳光努力照亮一片深邃的伤疤,伤疤的纹理中,不是黑暗,而是无数细微的、代表着记忆与坚韧的光点。
(四) 深挖:菌丝连接“伪共情”
与此同时,张帅帅和沈舟加紧了对这种新毒株的溯源。他们发现,这些打着“理解人性”、“深度共情”旗号的内容,其最初的传播节点,竟然与几个表面上倡导“心理健康”和“社会和解”的公益组织有关。而这些组织的资金链,经过层层追溯,再次隐约指向了魏超一直在监控的“密拉贝尔信托”。
“他们不仅在扭曲历史和政治认知,”魏超在情报汇总时指出,“现在开始系统性地扭曲公众的道德情感和是非判断。他们在尝试制造一种普遍性的‘道德相对主义’和‘是非模糊化’氛围,这将从根本上瓦解社会共识和法治基础。”
陶成文神情严峻:“这意味着,我们的对手非常清楚,要控制一个社会,仅仅控制其历史叙述和政治观点是不够的,还必须控制其成员共享的道德情感和共情模式。这是一场针对人类心灵软件的全方位攻击。”
(五) 进化:动态更新的抗体库
面对对手不断变异的话术和攻击角度,“认知抗体库”必须保持动态进化。团队建立了一个跨领域的“抗体研发小组”,由曹荣荣(社科)、鲍玉佳(情感叙事)、张帅帅(技术)、孙鹏飞(教育实践)和梁露(传播)为核心,定期分析新出现的攻击模式,快速研发和部署新的“抗体”。
这个过程本身,也成了一场激烈的脑力交锋。他们需要比对手更快地识别其策略核心,更精准地预判其可能的影响,更有效地调动资源进行反击。
在一次小组讨论中,关于如何应对一种新兴的、将“批判性思维”本身扭曲为“怀疑一切权威”的论调时,曹荣荣提出了一个观点:“我们的‘抗体’不能仅仅是防御性的。它最终应该引导人们走向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价值观认同,而不仅仅是对负面信息的免疫。比如,我们不仅要解构‘伪共情’,更要建构真正的、有边界的共情能力;不仅要批判‘反规则’,更要倡导基于公平和正义的规则之治。”
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新芽”计划随之调整,更加注重在青少年中培养基于同理心的道德勇气和基于理性的规则意识。
(六) 看不见的战线
第七百五十九章,展现了思想战场上的攻防升级。团队凭借“认知抗体库”取得了初步防御战的胜利,但对手迅速变异出利用“伪共情”的新毒株。通过开发“情感抗体”和持续进化防御体系,团队再次稳住了阵脚。然而,溯源工作揭示了对手更深远的图谋——操控社会道德情感。这场在认知和情感层面的“免疫系统”与“病毒”之间的军备竞赛,看不到硝烟,却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健康与未来。马强的画作悄然更新,在《地下生态》中,那些健康的根须表面,似乎开始分泌出某种晶莹的、能够抵御菌丝缠绕的保护性物质。战斗,在更微观的层面持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