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暗网迷踪(2 / 2)
林奉超\/付书云的(法律挑战与跨境协作)视角:
他们分析在此类案件中面临的法律困境:管辖权争议、电子证据固定难度大、跨境抓捕和引渡的繁琐、追赃难等。他们开始着手推动与相关国家建立更紧密的司法协作机制。
马强的(意象捕捉)视角:
他没有直接连接那些黑暗记忆,而是通过团队成员的情绪反馈和数据分析报告进行创作。他画出了一幅名为《捕蝇草》的画:艳丽的花朵散发着甜蜜的气息,内部却是布满尖刺和消化液的陷阱,无数微小的、象征着贪婪、孤独、轻信的人形飞蛾正扑向毁灭。背景是纵横交错的、代表互联网和金融网络的冰冷线条。
(三) “Vortex”的动机与“新芽”的警示
探针追溯勾勒出危暐的大致轨迹:在国内失去一切后,他通过某些隐秘渠道偷渡出境,凭借其扭曲的“聪明”和对规则的无视,很快在缅北的黑暗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那里无法无天的环境,反而成了他扭曲价值观的“沃土”。他不仅没有忏悔,反而在另一种形态的“特权”(持枪、对“马仔”的生杀予夺)和对更多人命运的操控中,找到了病态的满足感和“存在感”。
“银行大厅事件,对他而言,不是教训,而是‘技能转化’的起点。”曹荣荣沉重地总结,“他将凌驾于规则之上的本能,从物理世界搬到了网络空间。”
这一发现给“新芽”计划敲响了警钟。孙鹏飞和程俊杰意识到,教育不仅要培养“好人”,更要防止“能人”堕入黑暗。必须加强法律底线教育和对权力(哪怕是很小的权力)的敬畏教育,同时关注那些有潜力但心理可能失衡的青少年,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和价值引导。
(四) “清源”行动升级与“暗河”的反扑
基于追溯获得的情报,魏超协调国际力量,对“暗河”集团展开了新一轮的“清源”打击行动,重点针对其资金链和技术支持节点。
然而,“暗河”集团及其背后的庇护势力也迅速做出反应。他们不仅加强了自身的反侦察能力,还发动了针对性的网络攻击:
伪造并散布“某国警方打击行动造成大量平民伤亡”的假新闻和深度伪造视频。
试图入侵“记忆锚点”中关于银行大厅事件的数据,想要篡改或抹去危暐的过往,为其制造新的“合法”身份掩护。
甚至对团队核心成员及其家人进行网络威胁和骚扰。
“他们想把水搅浑,混淆视听,并且直接恐吓我们。”张帅帅一边部署防御,一边冷静分析。
(五) 漫长的较量
一次成功的跨国联合行动,端掉了“暗河”集团的数个重要窝点,抓获了大量成员,但“Vortex”(危暐)如同泥鳅一样,再次逃脱,消失在更隐秘的网络背后。
“我们削弱了他,但还没能终结他。”陶成文在行动总结会上说,“与缅北‘暗河’这样的犯罪集团斗争,是一场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技术的综合性、长期性战争。危暐的个人命运,已经与这片黑暗土壤紧密捆绑。”
鲍玉佳看着屏幕上“Vortex”那模糊不清的最新头像,眼神复杂。那个曾经在银行大厅里嚣张跋扈的青年,如今成了一个更深邃、更危险的黑暗符号。他的堕落轨迹,本身就是一个关于犯罪如何升级、如何适应不同环境、以及其对个体和社会造成持续性伤害的沉重警示。
马强完成了他的新作《困兽与蛛网》。画中,一头伤痕累累却眼神凶戾的野兽(象征危暐\/Vortex)被困在巨大的、由金钱、欲望、暴力编织的蛛网中央,它既是捕食者,也是这个黑暗结构的囚徒。而在蛛网之外,是更加庞大、幽深的森林阴影,象征着孕育这一切的、复杂的跨国犯罪生态。
第七百七十四章,将故事的视野从国内的思想与记忆战场,扩展至跨国犯罪的幽暗领域。通过追溯危暐(Vortex)在缅北的犯罪活动,团队直面了另一种形态的、更具隐蔽性和系统性的罪恶。这场斗争不再仅仅是守护记忆和思想,更是要在全球范围内,与不断演化的犯罪形态、以及滋养犯罪的黑暗生态进行一场更加复杂、更加漫长的较量。银行的灯光,如今需要照亮更遥远的、法外之地的黑暗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