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神医农女:我靠种田富甲天下 > 第291章 比赛与册封

第291章 比赛与册封(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殿试当日,天气晴好。太和殿广场上,二十名考生身着统一的贡士服,整齐列队。墨渊端坐龙椅之上,两侧分列九卿与御史台官员,气氛庄严肃穆。苏知意身着玄色官袍,立于文官之首,目光落在苏明理身上,眼中满是期待与骄傲。

殿试以策论为主,题目由墨渊亲自拟定——“如何平衡新政推行与民生安定”。这道题看似简单,实则考验考生对新政的理解、对民生的关怀,以及化解矛盾的智慧。

考生们纷纷低头疾书,太和殿内只剩下笔尖划过宣纸的沙沙声。苏明理略一沉思,便提笔写下自己的观点:“新政推行,旨在强国利民,然民生安定是根基。欲平衡二者,需做到‘三缓三急’:缓苛政之推行,急民生之所需;缓冗余之裁汰,急贪腐之整治;缓赋税之调整,急水利之兴修。新政非一日之功,当循序渐进,以民为本,方能行稳致远。”

他在策论中,既肯定了姐姐推行的吏治改革、惠民药局等新政的积极意义,也指出了部分地区因急于求成而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如设立新政反馈机制、选派贤能官员督导地方、加大对贫苦百姓的扶持力度等。整篇策论既有大局观,又有实操性,字里行间满是对百姓的体恤与对国事的担当。

墨渊亲自审阅试卷,当看到苏明理的策论时,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将试卷递给身旁的苏知意,低声道:“明理这篇策论,见解独到、务实可行,颇有你的风范。”

苏知意接过试卷,仔细阅读,心中满是欣慰。她抬头看向墨渊,眼中带着一丝笑意:“陛下过奖了,明理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殿试结束后,墨渊与九卿商议许久,最终确定了名次。当内侍高声宣读“一甲第三名,苏明理”时,太和殿广场上响起一阵掌声。苏明理躬身行礼,脸上没有丝毫骄傲,只有平静与感恩——他知道,这个名次不仅是对自己才华的认可,更是陛下与姐姐推行新政、打破门第之见的成果。

王承宇最终只得了二甲末名,看着苏明理接受百官道贺,心中既嫉妒又不甘,却也无可奈何——苏明理的策论在朝堂上广为传阅,其才华与风骨有目共睹,无人能再质疑。

殿试结束后,封后大典的筹备也进入了最后阶段。京城内外张灯结彩,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期待着这场见证大靖新局的盛典。苏知巧亲手绣制的“凤穿牡丹”屏风被安放在太和殿中央,屏风上的凤凰栩栩如生、牡丹雍容华贵,象征着皇后的尊贵与大靖的繁荣。

大典前一日,苏知意来到苏府,看着修缮一新的宅院,心中感慨万千。苏明理与苏知巧早已等候在门口,见她前来,连忙迎上前:“姐姐!”

苏知意走进院内,看着熟悉的景致被打理得井井有条,眼中满是暖意:“往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了。”

苏知巧拉着她的手,笑着说道:“姐姐,明日就是封后大典了,我为你准备了一套新的刺绣凤袍,你快试试合不合身?”

苏明理也开口道:“姐姐,明日大典,我与知巧会在殿外为你祝贺。往后,我会更加努力,不辜负姐姐与陛下的期望,为大靖百姓做事。”

苏知意看着弟妹成熟稳重的模样,心中满是欣慰。她知道,自己多年的付出没有白费,弟妹不仅长大成人,还能凭借自己的才华立足于世。而墨渊的深情与信任,更让她坚定了与他并肩守护大靖的决心。

当晚,墨渊派内侍送来一封手书,上面只有短短几句话:“明日凤仪初成,朕与大靖百姓共盼。往后余生,朕与你携手,以民为本,以国为家,共创盛世安宁。”

苏知意握着信纸,心中暖流涌动。月光透过窗棂洒进屋内,照亮了她眼中的坚定与温柔。她知道,明日的封后大典,不仅是她个人的荣耀,更是大靖新政的新起点。而她与墨渊、与弟妹、与所有心怀正义的人,将在守护江山、造福百姓的征程中,书写属于大靖的辉煌篇章。

封后大典当日,阳光普照,万里无云。太和殿广场上,文武百官列队肃立,百姓们围在广场外围,翘首以盼。苏知意身着华丽的凤袍,头戴凤冠,在宫女的簇拥下,缓缓走向太和殿。凤袍上的凤凰刺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象征着她尊贵的身份与肩负的责任。

墨渊亲自在太和殿门口迎接,看着身着凤袍的苏知意,眼中满是温柔与爱意。他伸出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声音郑重而深情:“知意,欢迎你。”

苏知意躬身行礼,眼中带着坚定的光芒:“陛下,臣愿与你并肩,守护大靖,守护百姓。”

两人并肩走进太和殿,在百官的跪拜与百姓的欢呼声中,完成了封后大典的各项仪式。礼毕后,墨渊登上龙椅,苏知意立于一侧,接受百官朝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欢呼声震天动地,响彻整个京城。阳光洒在太和殿的琉璃瓦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大靖的清明新局,也照亮了帝后携手共创盛世的美好未来。而苏明理与苏知巧站在人群中,看着台上的姐姐,眼中满是骄傲与憧憬——他们知道属于苏家的故事,属于大靖的故事,才刚刚开启新的篇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