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压力只会让我们更强大(2 / 2)
这个突破来得正是时候。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负责人亲自来到园区考察,在亲眼见证了优化后的光刻机性能后,当即决定將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半导体设备研发重任交给徐燁的团队。
“徐总,国家需要你在三年內突破0.35微米技术。”负责人紧握徐燁的手,“这是关係到信息安全的重要任务。”
徐燁郑重承诺:“请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
压力之下,徐燁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一一將人工智慧、量子计算和半导体三大研发团队整合,成立交叉创新中心。
“我们要打破学科壁垒,”在整合会议上,徐燁阐述他的理念,“量子算法可以优化晶片设计,ai可以加速材料研发,半导体进步又能为ai提供算力。这是一个正向循环。”
这个决定起初遭到了一些质疑,但很快就被成果证明是正確的。
量子计算团队利用ai优化了实验方案,將新型量子比特的研发时间缩短了一半。半导体团队藉助量子算法,设计出了更高效的光刻机光学系统。而ai团队则在新型晶片上实现了更复杂的神经网络模型。
2001年春天,交叉创新中心迎来了第一个重大突破一一成功研发出0.35微米光刻机,比国家要求的期限提前了整整一年。
与此同时,量子计算原型机也完成了第一次成功测控,虽然只有3个量子比特,但保真度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然而,就在徐燁准备庆祝这些成就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正在逼近。
美国商务部突然將徐燁的科技集团列入“实体清单”,禁止任何美国企业与其合作。
更严重的是,他们正在游说盟国採取同样措施。
消息传来的当天,集团股价暴跌,部分海外订单被迫取消,一些需要进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面临断供风险。
会议室里,高管们的脸色都不好看。
“徐总,我们有几个关键零部件库存只够维持三个月生產。”供应链总监匯报时声音低沉。
“欧洲和日本的供应商刚刚发来通知,迫於压力將暂停供货。”国际业务部总经理补充道。
徐燁沉默片刻,突然笑了:“这一天终於来了。你们还记得1994年那场价格战吗”
在场的老员工们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我们必死无疑,结果呢”徐燁站起身,“压力只会让我们更强大。”
他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启用所有关键零部件的国產替代方案;第二,加速自研关键材料的量產;第三,调整市场策略,重点深耕国內和新兴市场。”
接下来的几个月,徐燁展现出惊人的危机应对能力。他亲自走访国內供应商,帮助解决技术难题;调整研发优先级,集中资源攻关卡脖子技术;同时加强与国內高校、研究所的合作,构建更稳固的研发联盟。
让人意外的是,在这场危机中表现最出色的是那些曾经受徐燁资助的“天才计划”成员。如今已成长为各领域骨干的他们,在关键技术突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李明带领团队开发的国產eda软体,成功替代了被禁运的外国软体;陆冰冰研发的新型光刻胶,性能甚至超过了进口產品;其他成员也在各自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
一年后,徐燁的科技集团不仅完全摆脱了对进口的依赖,还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技术超越。更令人惊喜的是,由於全力开发適应本土需求的產品,他们在国內市场的份额不降反升。
2002年秋天,徐燁受邀在联合国科技发展论坛上发表演讲。
站在国际舞台上,他平静而自信:“技术应该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工具,而不是制裁他人的武器。我们始终坚信,开放合作才是科技发展的正確道路。”
演讲结束后,多位发展中国家代表围住徐燁,希望引进他的技术,共建本土科技產业。
回国的飞机上,助理兴奋地匯报:“徐总,这趟行程我们签下了六个国家的合作协议徐燁望著窗外的云海,若有所思:“记住,我们输出技术不是为了控制,而是为了共贏。只有这样,中国科技才能真正贏得尊重。”
回到园区,一个更大的惊喜等待著他一一量子计算团队成功实现了10个量子比特的纠缠,刷新了世界纪录。
赵教授激动地匯报:“徐总,按照这个速度,我们有望在五年內实现量子霸权!”
徐燁检查著实验数据,突然指出一个异常:“这个比特的退相干时间异常,可能是材料缺陷导致的。我建议......”
团队成员再次被徐燁精准的技术判断折服。在眾人敬佩的目光中,徐燁却感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他知道,隨著技术进入深水区,每一步都更加艰难。但看著实验室里那些年轻而热情的面孔,他又充满了信心。
当晚,徐燁难得准时回家。沈凝已经准备好一桌饭菜,周可和陆冰冰也都在场。三个孩子兴奋地围看徐燁,分享学校的趣事。
“爸爸,我同学说你是科技英雄!”小儿子骄傲地说。
徐燁摸摸他的头:“爸爸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饭后,阳台上,沈凝轻声问:“累吗”
徐燁望著远方的科技园区,那里灯火通明,无数科研人员还在挑灯夜战。
“累,但值得。”他握住妻子的手,“你知道吗,最让我高兴的不是技术突破,而是我们培养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即使有一天我不在了,他们也能继续前行。”
沈凝靠在他肩上:“不管你做什么,我们都支持你。”
夜色渐深,徐燁的书房灯再次亮起。桌上摊开的是下一个十年的技术规划图,从量子网际网路到脑机接口,从核聚变到太空科技.:::.
对新世纪的挑战,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而这一次,他將不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