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还是……外强中干?(2 / 2)
李承乾听得面色凝重,心中对隋炀帝的为人更加不喜,甚至感到一种深深的厌恶。
一个帝王,竟能如此肆意妄为,视天下苍生如草芥,实乃国之巨害。
“先生所言,字字诛心。炀帝之败,实乃……自作孽,不可活。”
“殿下能明此节,善莫大焉。”
李逸尘神色稍缓,但语气依旧凝重。
“现在,我们可以回到更根本的问题:一个庞大王朝的灭亡,原因往往是多层次、错综复杂的。需得分清其深层原因、浅层原因与直接原因。”
他伸出三根手指,逐一阐释。
“深层原因,如同臣方才所言,是炀帝急于打破关陇集团垄断,试图建立绝对皇权的激进改革,触动了统治根基,导致核心利益集团的离心与反噬。”
“此乃根基之动摇,是王朝覆灭的根本前提。”
“浅层原因,便是其一系列暴政——无休止的徭役、战争、奢靡——导致天下骚动,民生凋敝,四海沸腾。”
“这如同在已经动摇的根基上不断施加巨力,使得矛盾空前激化,民怨累积到了临界点。此为社会基础的全面崩溃。”
“而直接原因,”李逸尘目光锐利。
“便是当底层民变已成燎原之势,而统治集团内部也认定皇帝不再能维护其利益,甚至威胁其生存时,他们便选择了抛弃旧主,拥立新君。”
“这一刻,军事叛变与政治背叛结合在一起,给予了隋王朝最后的致命的一击。”
李逸尘总结道:“故而,臣之前说‘隋炀帝太急了’,指的是深层原因。他的战略方向或许看到了问题,但战术执行彻底失败。”
“而他的个人失德失政,既是浅层原因,也是引爆直接原因的导火索。这几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共同导致了隋朝的速亡。”
“若只有深层矛盾,而无炀帝的倒行逆施,帝国或可苟延。”
“但三者齐聚,便是天命已终,回天乏术了。”
李承乾久久沉默,坐在大石之上,目光投向远方荒芜的田野,内心却如同翻江倒海。
他明白了,治国不仅仅需要看到深层的权力结构,更需要时刻警惕自身的言行,避免成为那个点燃所有引信的暴君。
平衡、耐心、克制,以及……对民力的敬畏,对谏言的倾听,缺一不可。
“先生剖析隋炀帝,言其败亡,关键在于触怒了关陇集团这一核心根基,遭其反噬。”
“那么,依此理,我大唐立国,关陇勋贵依旧是朝堂支柱,山东、江南世家亦盘根错节。”
“这些世家大族,看似枝繁叶茂,影响力无远弗届,能左右朝局,甚至……能影响储位更迭。”
“可学生此番亲历山东,斩其爪牙,破其联盟,他们虽反弹激烈,却也并未能真正阻挡学生推行赈灾、整顿吏治。”
“他们似乎……又并非不可撼动。”
李承乾的眉头紧紧锁住,显露出内心的矛盾与思索。
“这世家大族,其真实的影响力与破坏力,究竟几何?他们究竟是能倾覆王朝的巨擘,还是……外强中干?”
“学生实在困惑,请先生为我拨开迷雾。”
李逸尘闻言,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这正是他想要引导的方向。
“殿下此问,直指核心。”
李逸尘缓缓开口,声音沉稳。
“世家大族,绝非简单的巨擘或外强中干可以概括。”
“其力量真实不虚,但其弱点,亦同样致命。需得从多个层面,细细剖析。”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其影响力与破坏力,在某些方面,是实实在在的。”
李逸尘开始系统性地阐述,结合他所知的史学观点,将其融入这个时代的语境。
“其一,经济基础雄厚。他们通过数百年的土地兼并,掌控着大量的田庄、佃户,以及山林、川泽之利。”
“如山东崔、卢、李、郑等家,‘百室合户,千丁共籍’并非虚言。”
“朝廷的租庸调,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他们去征收,他们若从中作梗,或隐匿户口,或转嫁赋税,则国库必然受损。“
“此次山东赈灾,他们能短期内操控粮价,根源便在于此。”
李承乾微微颔首,他在兖州对此已有切身感受。
“其二,政治影响力盘根错节。自魏晋以来,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使得高门子弟‘平流进取,坐至公卿’。“
“虽本朝开科取士,意在打破垄断,然世家凭借其累世积累的家学、人脉、声望,其子弟入仕之易、升迁之快,仍远非寒门可比。“
“朝中各部、地方州县,其门生故吏遍布,形成一张无形而坚韧的关系网。“
“政策推行,若触及其根本利益,这张网便会或明或暗地产生阻力。殿下在长安时,应有所体会。”
李承乾冷哼一声,想起那些为魏王摇旗呐喊、或对他行为指手画脚的官员,其中不乏世家出身者。
“其三,文化话语权强大。他们垄断经学解释,主导清议品评,掌握着舆论的导向。‘崔卢李郑’等姓氏本身,在很多人心中便是高贵与正统的象征。“
“他们可以通过著书立说、品评人物,来塑造乃至贬损一个人的名声,甚至影响皇帝的看法。这种软实力,有时比刀剑更为锋利。”
李逸尘顿了顿,让太子消化一下,然后话锋陡然一转,语气也变得更具穿透力。
“然而,殿下,这些看似强大的力量,在当今天下,尤其是在陛下开创的贞观朝,其根基已然开始松动,其‘纸老虎’的一面,正日益暴露!”
李承乾精神一振,身体不自觉地前倾.
“先生快讲!”
“其一,军事权力的剥离,是其最大的弱点!”
李逸尘一针见血.
“前朝及更早时期,世家大族往往拥有大量的部曲私兵,形成半独立的军事力量。”
“但自西魏北周行府兵制,尤其是本朝陛下将府兵制进一步完善,军权高度集中于中央,集中于皇帝之手。”
“世家大族,已不再能像过去那样,凭私兵与朝廷抗衡。他们没有掀桌子的武力资本!”
“这才是他们面对殿下在山东的强势,最终选择妥协、断尾求生的根本原因!”
李承乾眼中精光爆射!
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