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家父刘寄奴 > 第241章 局情

第241章 局情(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当然,最主要还是赵玄受他恩惠,忠贞於他,待到收復关陇,兵指西凉,定能堪大用,加之赵氏先祖赵充国为汉武驱胡虏之肱骨,歷朝歷代家风严谨,可谓是根正苗红。

士族总会有高下之分,以武建功之族,確是要比那群遗老士大夫们更有底线。

至少在刘义符眼中,赵氏与顏氏並无多少分別,一文一武,经过歷朝歷代的验证,口碑自不用说。

麻纸一张张翻过,直至册末,刘义符合卷,伸向一旁,郭行当即接住。

“平阳外,长孙嵩是何动向”

郭行昨日才从平阳调回,刘义符本是有心遣他至司隶,在裴松之、江秉之麾下做事,一来可以歷练,二来也能知悉其变动。

鹰犬终究有限,渗於诸国,总要比渗於己家要好,人手少了,耳目难免不灵,即使司隶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但河內魏军未撤,於栗磾依未有北归之意,洛阳又是漕粮命脉,兹事体大,不得不多留心眼。

“长孙嵩未有进军之意,檀、荀二位將军相会,所谈甚欢,仆南下时,薛帛已至絳邑(曲沃),想来此时已至平阳城。”

薛帛中庸之资,可族中英杰不在少数,委其陕郡太守一职之命已然发出,连带著还有薛强河北郡守的任命,以及檀道济兼平阳太守一职。

平阳之中,檀道济、薛帛、薛徽、薛辩俱皆投晋,上下铁板一块,魏军新败,断然不敢再行进兵。

薛辩还未就职,千余宗室披甲强军於薛强垒坞之內,刘裕都已亲至长安,他要是再作壁上观,免不了遭受“整治”。

蒲坂一克,关中与河东道路通畅无阻,自京兆发兵,沿汾河北上,水势湍急,至平阳无需半月,朱超石一军,尚有万数兵马。

河东可徵调之兵,足有两万余,这批人马攻克坞垒,绰绰有余。

好在收一路攻伐而来,收降卒数万之数,暂时还用不著为驻防復地而扩军,省去了一大笔开销。

当然,麒麟军定然是要补充兵源,顺便再扩一幢。

原先五百骑也只得算一幢,他称军確实不大符合建制。

自那日封赏得刘裕提醒,军主军副二职便不设了,还是以幢主为首,军职削了,俸禄军餉增贴了不少,除去白直队与北府军数千精锐之外,麒麟军士的待遇当居前三。

白直武士死伤也有两百余人,但刘裕不差兵源,江左白丁良家子数不胜数,哪怕百里挑一,也是不差人的,毕竟功绩食餉摆在那,能在队中立功者,家產不亚於乡贤豪强,拥百亩田者依有不少,一道道金字招牌,不患无人徵用。

这倒是有些像府兵,只不过待遇更好,有土地有军俸,两头拿。

有了传於后代的田產,不论多少亩,那都是肉眼可见的保障,足以使其为之奋斗,直至封爵。

为此,他还亲自审阅了一番,姚氏为巩固京兆,尽数將羌民迁至京畿诸地,也就是“大城市”,相反,如安定关陇之胡人便的多。

尤其是岭北苦寒之地,为受夏骑掳掠,户数胡民远不及汉多,因此,安定军中,半数以上皆是汉人,姚恢又將其民户大都迁居南下,也就是这几日仲文僚勤勉,加班加点的安置流民,方有了眼前和睦。

想到此处,刘义符就对那数千安定边军,以及些许降骑心痒难耐,刘裕现今还不愿令他染指兵事,但这道堤坝渐渐有了裂缝,迟早要为潮洪所坍塌,所需的,无非是时日。

gt;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