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军制(1 / 2)
第242章 军制
授予流民田亩,自然也可授予士卒田亩,他自丹水向天起誓,虽未食言,但还是不够,於晋国力而言,好好经略黄河以南,用不著数载,便可摧枯拉朽的攻克关中诸国,届时就能再次筹谋北伐,稳扎稳打的进据河北。
府兵是庙堂发不出军费,赡养不了边军所致,遂令其“自生自灭”,大晋有钱有粮有人,何必效仿
募府两制相较之下,於当今而言,前者优胜。
条件够,再施以些土地,战力多半节节攀升,刘义符如是想著,倘若他授予三百军士一人十亩田地,也就是三顷田亩,算不得多。
晋军满打满算十数万人马,不可能都授予田地,精锐私军授田,舍小而获大利,说是一本百利不为过。
要可知道,前岁毛修之治芍阪,一年开田三千顷!
连荆淮富饶之地都能开垦如此多田亩,更別提曾有天府之称的关中,今下因战乱而致民生凋零,许多荒田被作了牧地,整治一番,再开垦数千顷不是难事,无非是翻一遍土,除去草根罢了,用不著土木大师毛修之亲至。
关中人少田多,分三顷地於麒麟军,也就是九牛一毛。
至於关陇收復后,亦或刘裕允他收编降军,待立功后依可授田,只是这个度还需要慎重把握,真要赏了数百亩田,与封爵无异,那还倒不如封个男爵,相比之下,还有个名头可以吹嘘。
有了念想,刘义符打算回府时便向刘裕请命示意,以誓言为藉口,別说三顷,三十顷也会捨得。
些许田亩,怎能比的上家族清誉
正是要大肆封赏,方能证刘义符別於司马氏,遵守水誓,重信重义,此番一来,届时名正言顺受禪,何人还会,还敢拥护晋室
说实在的,刘裕也想来上这么一遭,以水为誓,以司马氏无信为枝叶相衬,当真是速揽名望之易事。
不得不说,许多士人养望半生,直至须鬢灰白才出山。
却不及刘义符指水一誓,若其生於士族,保不齐也是谢安般的人物,再不济,也可作殷浩。
宴会上,又以求贤为由,肺腑高论,眾人皆知刘义符仰慕崔浩不过是隨手为之。
虽说礼贤下士是王者的基本素养,但刘义符那番话,显然又揽了一波名望。
在外,他这位麒麟子的人设几乎要被包装成圣人,毫不吹嘘的说,入长安时,便有不少士子自荐为幕僚、门客,刘义符因初至长安,尚不熟悉,因而未敢聘用。
当然,真是大才,他早就一眼相中,揽入麾下,只可惜德才兼备者少之又少,眼光又高,不以风评为准,往前吹捧过头翻车的也不在少数,光是听闻,还不足以他们热枕到放低身价投靠。
有时求贤与求女大同小异,越是轻易得手,越不值得珍视,刘备尚还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呢。
汉末都那个鸟样,更別提我大晋士人了。
只可惜改变此风气,难度不亚於改朝换代,非一两代人所成。
刘义符也不指望自己能长寿至百岁,年岁不同,心境隨之而变,兴许他前半生励精图治,后半生想开了,唯顾享乐,岂不晚年不保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毕竟有基哥为明例,长生也不是好事,兄弟亲朋尽皆离世,甚至乎白髮送黑髮,非常人所能忍。
如若真活到古稀之年,他自然也会將接力棒交予下一任,自退为太上皇便是。
飘忽之际,刘义符收束思绪,訕訕一笑,惹得恭立在旁的郭行有些不知所以。
“明日去召良驹他们至此,我有事要亲自吩咐。”
“唯。”
吩咐了几句后,刘义符问道:“你可愿去司隶做事”
听此,郭行面色诧异:“不知世子要令仆做何事”
“你今岁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