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铁证如山定贪腐,条例桎梏引帝思(2 / 2)
“陛下,此乃先帝弘治十三年制定的《问刑条例》!”
“条例里‘文职官员贪腐’条明确规定:‘一品至三品官员贪腐,若有自首或检举他人情节,可减为流放三千里;四品以下官员贪腐不足五万两,可判杖刑后贬为庶民,不必处斩’!”
他顿了顿,偷偷瞄了一眼朱厚照的脸色,又飞快地低下头。
“刘大夏大人是正二品尚书,虽然没有主动自首,但清查期间也没有反抗,按条例可减为流放;张全、王庆大人是五品郎中,贪腐数额不足十万两,按条例可杖刑后贬为庶民,真的不必处斩啊!”
这话像一道惊雷,炸得整个奉天殿瞬间安静下来。
香炉里的青烟晃了晃,终于歪了方向。
百官们都傻了——谁都忘了还有这么个“护身符”!
连李东阳都愣了,手指捻着朝珠,珠子转了三圈都没说出话来。
朱厚照的脸色瞬间铁青,不是气这个主事,是气他手里那本《问刑条例》!
这是他便宜老爹孝宗皇帝制定的,当年老爹觉得文官不易,特意降低了贪腐的量刑标准,想“以宽仁安朝堂”。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这本满是“宽仁”的条例,如今竟成了贪官的“免死金牌”!
他死死盯着那本《问刑条例》,手指攥得指节泛白,龙袍袖口都被扯得发紧。
“按你这么说,贪了三百万两银子,害了那么多边军将士,主犯流放,从犯贬官,这就是你说的‘处置’?”
那主事吓得腿一软,差点跪在地上,却还是硬着头皮道。
“陛下,条例是先帝亲定的,先帝的旨意,不可违啊!”
“先帝的旨意?”
朱厚照突然冷笑一声,笑声里满是无奈和愤怒。
他想起老爹临终前拉着他的手说“要善待文官,要守好江山”,可现在,老爹的“善待”,却成了贪官啃食江山的利器!
他心里像翻江倒海一样乱。
要是按《问刑条例》处置,今天的御门审案就是个笑话!
贪官们不痛不痒受点罚,回头换个地方接着贪,整顿吏治就是空谈。
可要是不按条例,那些保守派文官肯定会跳出来骂他“不孝”“擅改祖制”,到时候朝堂动荡,反而没法安心改革。
一边是先帝的遗训,一边是大明的江山。
一边是贪官的“护身符”,一边是边军冻饿的惨状。
朱厚照靠在龙椅上,闭上眼睛,指尖轻轻敲击着扶手。
他眼前闪过的,不是刘大夏哭求的脸,是宣府边关的士兵——冻得裂开口子的手,握着没有箭头的弓箭。
是大同城外的流民——啃着树皮,望着京城的方向盼救济。
是老爹临终前的眼神,满是对江山的牵挂。
“老爹,儿子知道你想宽待文官,可现在的文官,早就不是你当年的那些忠臣了。”
“条例是死的,江山是活的。要是守着死条例,让江山被蛀空,才是真的不孝啊!”
大殿里静得能听到呼吸声,百官们都低着头,没人敢说话。
李东阳看着朱厚照紧绷的侧脸,心里隐隐猜到了什么——陛下是想重罚贪官,可又碍于先帝的条例,正在为难。
他想开口支持陛下,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先帝的条例,是“祖制”,公然违背,怕是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跪在地上的刘大夏见朱厚照犹豫,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连滚带爬地往前挪了两步,鼻涕流到下巴上都顾不上擦。
“陛下!臣认罪!臣愿意把贪的银子全退回来!连本带利!求陛下按《问刑条例》处置,饶臣一条狗命啊!”
其他贪官也跟着疯了似的磕头,额头磕在金砖上“砰砰”响,有的当场就磕出了血。
“求陛下按条例处置!臣等再也不敢了!”
“臣愿意去边疆屯田,戴罪立功啊!”
朱厚照猛地睁开眼睛,眼神锐利得像刀,扫过那些哭求的贪官,又落在那本《问刑条例》上。
他心里的主意,越来越坚定——《问刑条例》必须改!贪官必须严惩!就算背上“擅改祖制”的骂名,就算被文官们骂“不孝”,也要把这颗毒瘤挖掉,为大明的未来扫清障碍!
他看向张永,声音沉得像冰。
“把《问刑条例》拿给朕看看。”
张永连忙上前,小心翼翼地从主事手里接过条例,双手捧着呈到朱厚照面前。
那本条例的蓝布封皮上,还绣着先帝的御笔“宽仁治国”四个字,针脚细密,却刺得朱厚照眼睛疼。
朱厚照翻开条例,直接翻到“文职官员贪腐”那一页。
墨迹已经有些发暗,是老爹当年亲手批注的“从轻处置,以安人心”。
他的手指重重戳在那行字上,指甲都泛白了。
心里默念:“老爹,不是儿子要违背您的旨意。是这条例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大明了,是这些贪官把您的宽仁,当成了作恶的底气。为了您留下的江山,为了那些冻饿的百姓,儿子只能这么做。”
殿外的阳光透过菱花窗照进来,落在条例的字上,把“从轻处置”四个字照得清清楚楚,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先帝的初衷,和如今的无奈矛盾。
朱厚照合起条例,把它放在案上,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此事容朕再斟酌片刻。”
“陆炳,先将这些贪官押下去,关进锦衣卫诏狱,严加看管,不许任何人探视,连一口水都要亲自盯着他们喝!”
“遵旨!”
陆炳高声应道,一招手,锦衣卫校尉上前,像拎死狗似的把贪官们拖起来。
刘大夏还想挣扎,被校尉一脚踹在膝盖上,疼得惨叫一声,只能被拖着往外走,绝望的哭喊声越来越远。
“陛下!求您饶命啊!臣知道错了啊!”
哭喊声消失在殿外,奉天殿里依旧安静得可怕。
百官们都低着头,没人敢抬头看龙椅上的朱厚照。
他们都知道,陛下不是在“斟酌”,是在憋一个大招——一个可能要改写《问刑条例》、震动整个文官集团的大招。
朱厚照看着案上的《问刑条例》,眼神越来越坚定。
还有半个月,就是正德元年了。
他要在新年到来之前,亲手打破这道桎梏,废掉这颗“宽仁”的毒瘤,给大明的吏治,给天下的百姓,一个全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