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 > 第183章 刑部识势顺民意,阁老再赴礼部中

第183章 刑部识势顺民意,阁老再赴礼部中(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刑部值房内,炭盆中的炭块烧得正旺。

赤红的炭火映照,满室皆被暖光笼罩。

案上,一本《问刑条例》抄本摊开着,纸页边缘因烘烤而微微发卷。

韩邦端着一只汝窑茶杯,指节轻轻摩挲着杯沿的冰裂纹。

他慢悠悠地扫视着底下垂手站立的官员,嘴角勾起一抹老谋深算的笑意。

“诸位,陛下要修订《问刑条例》,你们说说,这是坏事,还是好事?”

此言一出,底下的官员们瞬间炸开了小范围的议论。

他们你推我搡,不断交换着眼神。

几个头发花白的老郎中,手指无意识地捻着朝服的边角,显然还在纠结“祖制”这道坎。

一个留着山羊胡的老郎中,偷偷攥了攥腰间的朝珠,试探着往前凑了半步。

“韩尚书,这……这条例是先帝弘治爷亲定的,咱们要是支持修改,怕是要落个‘不孝’的名声吧?传出去,御史们还不得参咱们一本?”

“不孝?”

韩邦“嗤”地笑出声,将茶杯重重顿在案上。

茶水溅出几滴,落在《问刑条例》的“从轻处置”四字上,晕开一小片墨渍。

“要是贪官不除,边军冻得哗变,百姓饿得造反,大明的江山都没了,还谈什么孝不孝?到时候先帝的宗庙都保不住,‘不孝’的帽子,轮得到咱们戴?”

韩邦站起身,走到官员们面前,手指点了点案上的贪腐案卷。

“再说了,你们动动脑子想想——旧条例把文官贪腐的量刑压得太低,贪个几万两,最多杖刑贬官;贪个几十万两,流放三千里就完了。”

“咱们刑部拿着案卷,明明证据确凿,却因为条例捆着手脚,只能眼睁睁看着贪官逍遥法外,这叫‘有权难用’,窝囊不窝囊?”

“要是改了条例,”

韩邦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几分蛊惑。

“咱们就能按《大明律》‘贪腐满万即斩’的律条从严处置,手里的权力更大了,办案不用再看文官的脸色,不用再跟三法司扯皮——这对咱们刑部来说,是天大的好事,有好处没坏处,你们傻啊?”

这话像道惊雷,炸得官员们眼睛都亮了。

一个管刑狱的主事,猛地一拍大腿,差点把旁边的算盘震掉。

“尚书说得对!以前办那个漕运贪腐案,主犯贪了八万两,证据堆得比桌子还高,结果按旧条例,只判了流放!”

“咱们心里都憋屈得慌!改了条例,咱们就能挺直腰杆办案,看谁还敢跟咱们叫板!”

“就是!这哪是支持陛下,这是为咱们自己谋便利!”

另一个郎中连忙附和,之前的犹豫早没了踪影。

“手里有权不用,跟没权有啥区别?改条例既能讨陛下欢心,又能扩咱们刑部的权,这种好事,打着灯笼都难找!”

官员们纷纷点头,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改条例后怎么办案”。

值房里的气氛瞬间热络起来。

就在这时,陈璋从人群里站出来。

他穿着一身新换的五品官袍,腰杆挺得笔直,胸前补子上的锦鸡图案都跟着发亮。

他的声音洪亮得像撞钟。

“韩尚书说得太对了!我是陛下登基后破格提拔的,最清楚陛下整顿吏治的决心——改条例既能严惩贪官,还能给咱们刑部扩权,我一万个赞成!”

他扫过众人,眼神里带着几分锐利。

“谁要是敢反对,就是和陛下作对,就是和咱们刑部的利益作对!到时候陛下怪罪下来,可别连累大伙!”

陈璋是朱厚照亲自从翰林院调过来的,向来以“帝党”自居。

这番话不仅表了忠心,还戳中了官员们“抱团保利益”的心思。

支持改条例,既顺了皇帝的意,又能给自己部门谋好处,何乐而不为?

官员们更是没了顾虑,纷纷拍着胸脯说“支持修法”。

就在这时,门外的小吏跑得满头大汗,掀帘子时差点摔个趔趄。

他气喘吁吁地喊道:“韩尚书!内……内阁杨次辅、王阁老到了!就在门外!”

韩邦笑着起身,理了理官袍的褶皱。

“说曹操曹操到,快请二位阁老进来!”

他心里门儿清,杨一清和王恕肯定是来推动联名上书的,而刑部早就统一了意见,正好省了口舌,还能卖内阁一个人情。

杨一清和王恕走进值房,刚掀开门帘,就被满室的热气裹住。

看到官员们脸上的笑容,还有案上摊开的空白奏疏,两人心里就有了数——事情成了大半。

杨一清笑着拱手,目光扫过众人。

“韩尚书,看这架势,刑部是同意支持陛下修法了?”

“二位阁老放心!”

韩邦连忙回礼,语气里带着几分得意。

“我已经跟同僚们把利害说透了——改条例对刑部百利而无一害,大伙都举双手赞成,正准备拟写联名奏疏呢!”

王恕好奇地走上前,拿起案上的《问刑条例》翻了两页,笑着问。

“哦?韩尚书有手段啊!毕竟条例是先帝定的,官员们总有顾虑,你是怎么说服大家的?总不会是硬压吧?”

韩邦把自己的“利益论”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指着官员们道。

“当官的谁不想手里权力大些?旧条例捆住了咱们的手脚,改了条例,咱们能办实事,还能扩权,傻子才反对!”

杨一清和王恕恍然大悟,纷纷点头。

杨一清拍了拍韩邦的肩膀。

“还是韩尚书有办法!从部门利益入手,比讲‘江山社稷’的大道理管用多了!咱们在吏部磨了半天嘴皮子,到你这儿,几句话就搞定了!”

笑过之后,杨一清的脸色渐渐严肃起来,目光扫过几个还在偷偷搓手的老郎中,语气沉了几分。

“不过有句话,我还是得跟大家说清楚——陛下对文官的耐心已经不多了,这次修法,是给文官留体面,要是有人表面同意,背后搞小动作,比如偷偷给保守派通风报信,或者在奏疏上耍花样——”

他顿了顿,故意停顿片刻,让官员们的心跳都慢了半拍。

“东厂和锦衣卫手里,都有各位的‘案底’——谁收过地方官的节礼,谁给亲戚安排过闲职,谁办案时得过好处,都记得清清楚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