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暖阁嘱事宣反贪,帝邀共庆暖臣心(1 / 2)
朱厚照结束了一日繁重的朝政。
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一步步走向坤宁宫暖阁。
龙袍的金线在廊灯下泛着冷光。
每一步都像踩着无形的重担。
那是朝堂上的勾心斗角、议事决策,在他年轻的肩膀上留下的痕迹。
这暖阁是他平日里休憩之所。
布置得极为温馨舒适。
紫檀木的软榻上铺着厚厚的狐裘软垫。
墙角的炭盆燃着银丝炭,火星子噼啪作响。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混着炭火的暖意,是这深宫里难得的自在角落。
他缓缓走进暖阁。
抬手解开龙袍的系带。
那明黄色的龙袍绣着五爪金龙,华丽却沉重。
不仅是皇权的象征,此刻更像一副束缚着他的枷锁,压得他肩膀发沉。
指尖划过龙袍的针脚。
触感粗糙而坚硬,一如他登基半年来的日子。
脱下沉重的龙袍,随手递给一旁的小太监。
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整个人都松快了几分,连肩膀都不自觉地垮了垮。
接着,他换上一身月白色的常服。
常服的材质是上好的云锦,柔软顺滑,贴合身体。
指尖抚过衣料,能感受到布料的细腻纹理。
让他久违地尝到了“自在”的滋味。
随后,他走到炭火边的软榻旁,缓缓坐下。
狐裘软垫陷下去一个浅浅的坑。
暖意从臀部蔓延开来,顺着四肢百骸往上涌。
那炭火熊熊燃烧,橘红色的火光映在他脸上,散发出阵阵暖意。
瞬间将他包裹。
这暖意如同温柔的双手,轻轻拂去他身上的寒气,也驱散了朝堂上那股肃杀之气。
让他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身心都得到了片刻的喘息。
张永一直在一旁垂手候着,大气都不敢喘。
见朱厚照坐下,赶忙快步上前,端来一杯热气腾腾的雨前龙井。
茶杯是汝窑的,冰裂纹里浸着暖意。
他小心翼翼地将茶递到朱厚照手里,脸上带着恭敬又讨好的笑容,声音放得极轻:“陛下,您今天在奉天殿的表现,真是让百官心服口服,连老奴都跟着激动得直打颤。”
朱厚照接过茶,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暖意顺着指尖蔓延。
他轻轻抿了一口,热茶顺着喉咙流下,带着龙井的清香,温暖了他的胃,也让他感到一丝惬意。
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那笑容里没有了朝堂上的威严,多了几分少年人的松弛:“光心服口服还不够,得让他们真正行动起来。张永,你拿纸笔来,记两件事。”
张永听到吩咐,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转身取来宣纸和狼毫笔。
砚台里早已磨好了浓墨。
他躬身站在软榻旁,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专注得像盯着珍宝,准备认真记录朱厚照的每一句话,连一个字都不敢遗漏。
朱厚照端着茶杯,目光落在跳动的炭火上,思索片刻。
脑海中浮现出朝堂上的种种事务,尤其是那令人痛恨的贪腐问题,眼神渐渐变得坚定:“第一件事,关于兵部窝案的判决——”
“把刘大夏凌迟、从犯斩立决的缘由,还有朕对贪污的深恶痛绝,都详细写进《大明报》里。”
“要用大白话写,别整那些文绉绉的官话,让市井百姓都能看明白贪官的下场,也让天下官员都知道,大明对贪腐零容忍,一点情面都不留!”
“明天一早就印发京师,再快马加鞭传遍各州县,让全国上下都知道这个消息!”
他深知,贪腐是大明的一大毒瘤,若不彻底铲除,必将危及江山社稷。
通过《大明报》将判决缘由和反贪决心公之于众,既能震慑那些心存侥幸的贪官,又能让百姓看到朝廷整治贪腐的决心,赢得民心,这是“罚”之外,另一种无声的震慑。
张永一边飞快地记录着,笔尖在宣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
一边连连点头回应:“陛下放心,老奴这就安排报社的人连夜赶工,保证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字一句都戳在那些有贪念的官员心上,让他们夜里都睡不安稳!”
他明白朱厚照此举的深意,也深知此事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马虎,连记录的字迹都比平时更工整了几分。
朱厚照喝了口茶,润了润喉咙,接着说道:“第二件事。”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柔和了些,仿佛从严肃的朝政,瞬间回到了温暖的人情之中,眼神里也多了几分暖意:“你这几天统计一下宫里的太监、宫女、侍卫,包括锦衣卫在宫内外的值守人员,不管是管事的,还是打杂的,都算上,算清楚总共有多少人。”
“再过几天就是小年了,朕想和大家一起过,热热闹闹地吃顿团圆饭,热闹热闹。”
张永正专注地记录着,听到这话,手里的狼毫笔“啪嗒”一声掉在宣纸上,墨汁溅出一团黑点,像一朵突兀的墨花。
他瞪大了眼睛,瞳孔骤缩,满脸的难以置信,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看着朱厚照,结结巴巴地说道:“什……什么?!”
“陛下……您要和我们一起过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