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暖阁嘱事宣反贪,帝邀共庆暖臣心(2 / 2)
在他的认知里,皇帝是九五之尊,身份尊贵无比,如同天上的太阳,凡人只能仰望。
小年这种如同家宴般的日子,向来只和皇室宗亲一起度过,何曾会邀请太监、宫女、侍卫这些“下人”一起?
这简直超出了他的想象,让他一时之间无法接受,连舌头都打了结。
朱厚照见张永如此惊讶,忍不住笑了起来,弯腰捡起地上的笔,轻轻擦去笔尖的墨渍,递给他,语气带着几分少年人的调皮:“怎么?不行吗?朕虽然是皇帝,但也是人啊,小年热热闹闹才有意思,总不能一个人冷冷清清地吃饭,那多没意思。”
他靠在软榻上,眼神里带着几分怅然:“朕今年才十五岁,登基后身边除了你们,也没什么亲人。”
“这半年来,生活里处处都是你们陪着,一起过节,不是应该的吗?”
他想起自己年少登基,远离了熟悉的王府,在这深宫里,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同龄的玩伴,唯有这些太监、宫女、侍卫,整日陪伴在他左右,为他操劳,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为他排忧解难,早已如同亲人一般。
因此,与他们一起过小年,在他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几分认真,接着说道:“朕知道,你们大多是因为家里穷,走投无路才入宫的,吃了不少苦,也受了不少委屈。”
“在外面,别人看不起你们;在宫里,规矩多,束缚也多,日子过得谨小慎微。”
“但朕不一样——”
“只要你们不勾结外臣、不做坏事,安安分分办事,忠心耿耿待朕,朕就把你们当自己人看待!”
“以后每年除夕前的小年,朕都愿意和你们一起过,让你们也能尝尝团圆的滋味。”
他深知这些下人的不易,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离开家乡和亲人,进入这深宫之中。
在这里,他们不仅要承受繁重的劳作,还要面对各种严苛的规矩和无形的等级压迫。
只要他们能够忠诚于朝廷,不做违法乱纪之事,他愿意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关怀,让他们在这深宫里,也能感受到一丝温暖。
张永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激动,“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膝盖磕在金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老泪纵横,浑浊的泪水顺着皱纹往下淌,打湿了身前的衣襟,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陛下圣明!老奴……老奴从未见过如此体恤下人的皇帝!”
“您这是给了我们天大的面子啊!我们这些人,在宫里谨小慎微,从来不敢奢望能和陛下一起过节,您真是仁君啊!是千古难得的仁君!”
他在宫里待了三十多年,伺候过先帝,见过无数官员和权贵,深知太监、宫女这些下人的地位有多低下,常常被人随意打骂、看不起。
朱厚照却愿意放下帝王的身段,与他们一起过小年,这是对他们莫大的尊重和关怀,让他感动得五脏六腑都像被暖烘烘的炭火烤着,说不出的熨帖。
朱厚照连忙上前扶起张永,无奈地嗤笑一声,伸手帮他擦了擦脸上的泪水:“好了好了,别哭了,多大点事。”
“快起来,地上凉,仔细跪坏了膝盖。”
张永被扶起,却依旧激动得浑身发抖,他再次跪倒在地,对着朱厚照“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额头撞得金砖发红:“陛下对我们如此恩重如山,老奴无以为报!”
“以后宫里要是有人敢勾结外臣、做对不起陛下的事,老奴亲自扒了他的皮,绝不姑息!一定护着陛下,护着大明!”
他深知朱厚照的信任来之不易,也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他决心要好好管理宫中事务,严格约束宫里的太监、宫女,确保每个人都忠诚于陛下,不做任何违法乱纪之事,用自己的余生,报答陛下的这份知遇之恩。
朱厚照再次扶起他,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温和:“朕相信你。”
“好了,别耽误时间了,你先去安排《大明报》的事,务必连夜赶出来,明天一早准时印发。”
“统计人数的事慢慢来,不着急。”
“是!老奴遵旨!”张永擦了擦眼泪,脸上满是激动和忠诚,眼神里的光芒,比炭火还要炽热。
他紧紧攥着手里的记录纸,仿佛那不是普通的纸条,而是沉甸甸的信任和责任,捏得指节都发白了。
他躬身退到门口,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朱厚照。
见陛下正靠在软榻上,对着炭火微笑,那笑容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而明亮,没有一丝帝王的架子,只有少年人的纯粹和温和。
他的心里更是暖烘烘的,心想:能跟着这样体恤下人的皇帝,就算累死也值得!这辈子能伺候这样的明君,是自己的福气!
走出暖阁,外面的寒风依旧凛冽,卷着雪粒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生疼。
可张永却一点都不觉得冷,反而浑身充满了干劲,血液都仿佛沸腾了起来。
他先是快步走向大明报社,那里有一群文人等着他传达陛下的旨意,连夜撰写反贪的报道。
路上,遇到几个巡逻的侍卫和端着水盆的宫女,他们见张永满脸笑容,眼神发亮,都好奇地看了看,却不敢多问,只是连忙躬身行礼。
张永心里想着:等统计完人数,就告诉大家陛下要和他们一起过小年的消息,他们肯定也会像自己一样感动得落泪,以后定会更加用心地伺候陛下、为大明办事!这宫里的风气,定会越来越正!
他越想越觉得有干劲,脚步也越来越快,踩在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像是在为他的好心情伴奏。
他坚信,陛下不仅对百官恩威并施,对下人也如此体恤,这样的皇帝,怎么可能治理不好大明?正德元年,一定会是个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好年景!
很快,大明报社的灯火出现在眼前。
那是一间临时整理出来的屋子,此刻里面灯火通明,十几盏油灯照亮了整个房间,在黑暗的夜色中显得格外醒目,仿佛是希望的象征。
张永深吸一口气,推开了报社的门,一股墨香扑面而来。
他收起脸上的笑容,神色变得严肃起来,开始传达陛下的第一道旨意——连夜撰写反贪报道,让贪官的下场,传遍大明的每一个角落。
而坤宁宫暖阁里,朱厚照正靠在软榻上,看着窗外的雪景。
那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整个世界都变得洁白而纯净。
他嘴角带着淡淡的笑容,手中把玩着那只汝窑茶杯,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他知道,收服人心不仅要靠铁腕,更要靠温情。
对百官,要赏罚分明,让他们既敬畏又感恩;对下人,要体恤关怀,让他们既忠诚又安心。
只有让百官敬畏、让下人忠诚,上下一心,大明才能真正强盛起来,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大明的江山,长治久安。
炭火噼啪作响,映着他年轻的脸庞。
那脸庞上充满了坚定和自信,眼底的光芒,比窗外的雪景还要明亮,比炭火的火光还要炽热。
正德元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一场属于大明的革新与新生,也即将在这份铁腕与温情中,缓缓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