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帝委重任于勋贵,老臣承命育新才(1 / 2)
暖阁的门被轻轻推开。
一股寒气裹着雪的气息钻了进来。
随即两道苍老却挺拔的身影迈步而入,正是英国公张懋和定国公徐光祚。
二人身着暗红色的公侯朝服,绣着精致的云纹。
在炭火的映照下,朝服泛着温润的光泽。
他们须发皆白如霜,却依旧腰杆笔直,不见半点老态。
眼神锐利如鹰,透着久经沙场的沉稳气场。
走进暖阁,他们对视一眼。
齐齐躬身便要行礼,声音洪亮而恭敬:“臣张懋,参见陛下!”
“臣徐光祚,参见陛下!”
朱厚照连忙抬手,语气亲和,带着几分晚辈对长辈的体恤。
“二位国公免礼!”
“都是两朝老臣,跟着先帝南征北战,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不必拘于这些虚礼,快请坐。”
张永眼疾手快。
连忙从偏厅搬来两把铺着厚棉垫的椅子,放在炭火边。
又提起铜壶,给二人各倒了一杯热茶。
热气氤氲而上,模糊了杯沿的纹路。
张懋和徐光祚谢过陛下和张永。
小心翼翼地坐下,手里捧着温热的茶杯,指尖微颤,却没敢喝。
他们心里清楚,陛下深夜急召,绝非闲谈,定是有天大的要事相商。
暖阁里静了片刻。
只有炭火噼啪燃烧的声响。
朱厚照先看向徐光祚,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语气轻松地开口。
“定国公,朕前阵子把令郎徐延德派去保定当知府,没提前和你商量,你不会怪朕擅作主张吧?”
徐光祚闻言,连忙放下茶杯,身子微微前倾,躬身道。
“陛下哪里的话!”
“犬子年轻识浅,一直待在京营里,只知练兵,不懂民生吏治,难有长进。”
“陛下派他去保定历练,是给了他建功立业的机会,更是对他的栽培,臣感激还来不及,怎会怪罪?”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欣慰的神色,补充道。
“犬子这几天特意寄信回来,说保定的百姓淳朴,只是吏治有些松散,他已经着手整顿。”
“还说定不辜负陛下的信任,把保定的民生吏治打理得井井有条!”
朱厚照满意地点点头,指尖轻轻敲击着矮几。
“徐延德有这份心就好。”
“保定是京畿重镇,连接南北要道,把那里管好,既能护京师安稳,也能为你定国公府增光,算是一举两得。”
他又转向张懋,语气依旧轻松,像是拉家常一般。
“英国公,令孙张仑现在还在京营当总兵,朕没给他安排更重要的差事,你不会觉得朕没给他锻炼机会吧?”
张懋抚着胸前花白的胡须,脸上露出豁达的笑容,声音沉稳。
“陛下说笑了!”
“张仑虽然在京营任职,却跟着陛下处理过流民安置、核查边军粮饷的大事,已经得到不少历练了,比在家啃书本强得多。”
“雷霆雨露皆是天恩,陛下怎么安排,都是为了大明江山,为了后辈能成才,臣和张仑都绝无二话,定当遵旨行事!”
朱厚照见二人态度谦逊,没有丝毫不满,反而对后辈的历练满心感激,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原本还怕两位老国公觉得自己亏待了他们的后辈,现在看来,是多虑了。
他收起脸上的笑容,神色瞬间变得郑重,语气也沉了几分,一字一句道。
“好了,闲话就说到这儿。”
“今天召二位来,是有件大事要托付给你们。”
“兵部窝案你们也知道了,刘大夏贪腐边军粮饷三百万两,草菅将士性命,已经被朕判决凌迟处死,家产抄没,夷灭三族。”
“如今兵部尚书的位子空了出来,朕思来想去,满朝文武,只有二位能担此重任。”
张懋和徐光祚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浓浓的惊讶,甚至带着几分难以置信。
他们没想到,陛下竟然会让他们这些勋贵去管兵部。
要知道,兵部向来是文官的地盘,勋贵武将只管领兵打仗,从未有人染指过兵部尚书这一要职。
徐光祚迟疑着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顾虑。
“陛下,兵部事务繁杂,上管边军编制,下管粮草武器,还要处理文武官员的调度,且多年来都由文官打理。”
“臣和英国公都是武将出身,只懂行军打仗,对政务流程怕是……怕是难以胜任啊。”
朱厚照摇了摇头,眼神坚定,语气不容置疑。
“朕就是不想再交给文官!”
“刘大夏就是最好的例子,文官掌权,只顾着派系利益,拉帮结派,贪污腐败,哪管边军将士冻饿至死?”
“你们是靖难勋贵之后,世代效忠朱家,几百年的忠心,朕信得过。”
“而且你们久经沙场,懂军务、知兵事、识人心,比那些只会纸上谈兵、勾心斗角的文官强多了!”
“朕意已决——”朱厚照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帝王的威严。
“英国公张懋,任兵部尚书,总领兵部大小事务,节制天下武官。”
“定国公徐光祚,任兵部左侍郎,协助张懋打理日常政务,主抓边军粮饷补给!”
“你们觉得如何?”
这话一出,张懋和徐光祚彻底愣住了,脸上的惊讶瞬间转为狂喜,眼眶都微微发红。
兵部尚书是正二品要职,掌天下兵权,陛下把这么重要的职位交给他们,这是对他们家族最大的信任,也是对他们个人的莫大肯定!
二人“扑通”一声同时跪倒在地,膝盖磕在金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对着朱厚照重重磕了三个响头,额头撞得发红,声音哽咽,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臣张懋,谢陛下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