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与权力(1 / 2)
教室后排的暖气片“叮”地响了一声,像根被烧热的铁丝突然绷直。马克正用红笔在笔记本上画着重线,笔尖顿了顿——他刚抄下福柯那句“知识即权力”,墨水在纸上洇出个小小的晕。
“这老头是不是把话说反了?”苏拉的声音从斜前方飘过来,她手里转着支笔,笔杆在指间溜得飞快,“我一直以为,是先有知识,再有权力。就像老师懂的比学生多,所以能管着学生。”
迪卡拉底刚在黑板上写完“知识考古学”五个字,粉笔灰簌簌落在肩头。他转过身,袖口沾着点白,倒像沾了层细雪。“咱们先做个游戏。”他从讲台下摸出个铁皮饼干盒,摇了摇,里头发出哗啦声,“这里有二十个词,每人抽一个,说说它在你眼里‘正常’的样子。”
马克抽了张纸条,念:“‘睡眠’。”他想了想,“每天睡够八小时,躺下就能着,不做噩梦,算正常吧?”
苏拉抽的是“孩子”。“按时吃饭,不哭闹,见人打招呼,学习成绩中等偏上?”她说着自己先笑了,“像我妈对我的要求。”
轮到后排的胖男生阿明,他抽的是“身体”。“不高不矮,不胖不瘦,没病没灾,体检表上各项指标都在参考范围内。”他捏了捏自己的肚子,“显然我这不算正常。”
大家笑了一阵,迪卡拉底把所有“正常标准”写在黑板上,满满一黑板。“现在问题来了,”他敲了敲黑板,“这些‘正常’是谁定的?”
马克指着“睡眠”那条:“医生说的吧?教科书上都写着呢。”
“那‘孩子该什么样’,是谁定的?”迪卡拉底追问。
苏拉想起外婆总说“过去的孩子都懂事”,又想起学校的行为规范手册:“可能是长辈,是学校,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约定俗成?”迪卡拉底拿起粉笔,在“正常”两个字周围画了个圈,“福柯会说,这圈不是凭空画的,是‘知识’画的。而画圈的手,握着‘权力’。”
他从讲台上拿起一本旧病历,是从校医院借来的。“你们看五十年前的病历,‘神经衰弱’这个诊断很常见,学生熬夜看书会被这么诊断。但现在呢?医生可能会说‘压力大’,不会轻易写‘神经衰弱’。”
阿明凑过去看:“这说明医学进步了?”
“可以说是进步,”迪卡拉底翻着病历,“但也可以说,是医学这门‘知识’,重新定义了什么是‘病’。五十年前,社会需要人规律作息,‘熬夜’就容易被归为‘异常’;现在社会节奏快,‘熬夜’成了常态,‘异常’的标准就变了。”他合起病历,“谁在定义‘正常’和‘异常’?是掌握医学知识的人。他们的定义,会影响社会对人的要求——这就是知识里藏着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