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恐慌蔓延与嫁祸江东(1 / 2)
两次精准而酷烈的爆破,如同两颗连续投下的震爆弹,其冲击波远远超出了“坂田精工”本身,迅速席卷了整个日本社会。
东京,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经团联)一次非公开的紧急磋商中,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往日里这些掌控着日本经济命脉的财阀领袖和大型企业会长们,此刻脸上再也看不到从容与自信,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掩饰的惊疑和焦虑。
“诸君,情况已经非常明朗了。”一位与坂田有竞争关系的电子会社社长沉声开口,语气中却听不出丝毫幸灾乐祸,“袭击者的目标明确,就是坂田的核心技术资产。其手段之专业、破坏之彻底、行事之诡秘,远超我们以往的认知。这绝不是普通的商业间谍或暴力团报复。”
“更重要的是,”另一位重工业出身的老牌企业家接口,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们展现出了全国范围的行动能力和精准的情报支持。谁能保证,他们的名单上,只有坂田一家?”
这句话如同冰水浇头,让在场所有人都打了个寒颤。商场如战场,但以往的战争都在规则之内,无非是价格、技术、渠道的竞争。但此刻,一种全新的、完全不讲规则的毁灭性力量出现了。它不按常理出牌,无视法律界限,直接动用最极端的手段进行物理抹除。
那些与“坂田精工”有深度合作,共享技术平台或供应链的企业负责人,更是如坐针毡。谁能保证袭击者不会为了彻底摧毁坂田,而将他们这些“关联企业”也一并列入打击范围?一时间,私下里与坂田切割、审查自身安保漏洞、甚至暗中寻求与某些“特殊渠道”接触以自保的暗流,开始在商界高层中涌动。恐慌,如同瘟疫般在顶尖商圈中无声蔓延。
恐慌并非只存在于高高在上的董事会会议室。
在大阪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晚餐时的气氛有些沉闷。男主人是一家与坂田工厂有间接业务往来的小型零部件供应商的员工,他看着电视新闻里反复播放的工厂废墟画面,重重地叹了口气。
“爸爸,那是什么地方被炸了?”上小学的儿子好奇地问。
“是……一个很大的工厂。”父亲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为什么会被炸掉?是坏人干的吗?他们会不会来炸我们学校?”孩子天真而直接的问题,让餐桌上的大人瞬间沉默。
主妇忧心忡忡地放下碗快:“孩子他爸,你说……这事会不会没完?新闻里说和东京那个大公司是一伙人干的,他们这么厉害,警察都抓不到……我们这边会不会……”
她没再说下去,但担忧之情溢于言表。这种担忧并非个例。在茶馆、在理发店、在街坊邻里的闲聊中,“那伙人”、“爆破”、“下一个目标”成了高频词汇。长久以来,日本社会引以为傲的治安良好、秩序井然的形象,在这接连两次针对大型企业的精准打击下,出现了细微却真实的裂痕。一种“灾难可能就在身边”的不安感,开始在一些普通民众心中滋生。
尽管主流媒体依旧在官方定性的框架内报道,强调这是“恶劣的恐怖袭击”,呼吁民众保持冷静、相信警方。但在一些新兴的、管制相对宽松的大学计算机网络论坛和专业的技术交流平台上,另一种声音开始逐渐增多。
“这真的是无差别的恐怖袭击吗?为什么只盯着坂田一家往死里打?”
“两次爆炸,一个人都没杀,这像是滥杀无辜的恐怖分子吗?倒更像是……有着明确诉求的警告。”
“我听说(未经证实)这和之前那家香港公司的高管被扣押有关。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就是在逼宫啊!”
“政府应该尽快查明真相,妥善处理背后的纠纷!不能再让这种事发生了!我们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的!”
“妥善处理纠纷,避免殃及池鱼”——类似的呼声开始在这些非主流的舆论场中积累、扩散。人们开始担心,如果政府不能尽快解决这起事件背后的核心矛盾,那么这种精准而可怕的打击是否会持续?下一次,爆炸声又会在哪里响起?是否会波及到自己赖以生存的行业或社区?
“废物!饭桶!你们是日本警察的耻辱!”
警视总监的咆孝声几乎要掀翻总部的屋顶。他面前,特大搜查本部的负责人和几位高级干部垂着头,脸色灰败。
“一个星期!两个核心地点被毁!损失高达数百亿日元!全国恐慌!媒体追问!内阁质询!而你们呢?!”总监勐地拍打着桌上厚厚的、却毫无进展的报告,“线索呢?嫌疑人呢?哪怕是一个像样的推测呢?!”
“总监阁下,”本部长艰难地开口,“对方……太专业了。装备无法追踪,行动不留痕迹,情报来源成谜。我们动用了所有手段,甚至请求了公安部门的协助,但……”
“我不要听借口!”总监粗暴地打断他,“首相官邸已经直接过问了!经团联那边压力巨大!民众在看着我们!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挖地三尺也好,求神拜佛也好,七十二小时内,我必须看到突破性进展!否则,你们所有人,都给我递交辞呈!”
高压之下,整个日本警察系统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疯狂运转起来,但方向何在?对手如同幽灵,而唯一的突破口,似乎都隐隐指向那座守卫森严的“鹈鹕”监狱,以及里面那个看似柔弱,却牵扯着惊天风暴的香港女人。
恐慌在蔓延,压力在累积。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而风暴眼,依旧牢牢锁定在“坂田精工”与萧亚轩之间那根无形的绞索上。
东京,首相官邸地下的危机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