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逆流60年代 > 第569章 科隆实验室暗流与偶遇

第569章 科隆实验室暗流与偶遇(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斯图加特,这座以精密机械和汽车工业闻名的城市,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机油与金属的气息。1976年2月8日,谢亦菲在此地的行程已进入第二天。

通过侨领陈老先生的辗转介绍,她与一家名为“费林格精密”的家族企业进行了初步接触。这家企业规模不大,专精于高精度传动部件和小型自动化模块,其技术负责人对谢亦菲谨慎展示的“青龙”元件在控制精度和稳定性方面的潜力表现出兴趣,会谈气氛一度颇为融洽。

然而,就在当天下午,结束会谈后,谢亦菲在当地联络人的陪同下步行返回下榻酒店时,一种微妙的违和感悄然浮现。透过街边光洁的橱窗反射,她似乎瞥见一个穿着深色风衣的身影在不远处的街角一闪而过,那身影在她驻足查看地图时,也同步停下了脚步,隐入报亭之后。

是错觉吗?谢亦菲的心微微提起。她不动声色,继续前行,但刻意改变了路线,绕行了一段才回到酒店。过程中,那种被隐约注视的感觉并未完全消失。

“看来,罗斯戴尔的眼睛,比我们想象的更无处不在。”回到房间,谢亦菲对联络人低声说道,眉头微蹙。这种如影随形的监视,不仅让人不适,更意味着他们在此地的任何动作,都可能暴露在对手的视线之下,未来的接触必须更加小心隐秘。

傍晚,为了转换心情,也为了体验当地氛围,谢亦菲带着助理来到酒店附近一家颇具南德风情的传统餐厅。刚在靠窗的位置坐下,一阵略显耳熟、带着江浙口音的争论声便传入耳中。

循声望去,竟是近十天前在法兰克福机场有过一面之缘的那几位义乌商贩!他们围坐在一张木桌旁,面前摆着简单的食物和啤酒,脸上混杂着兴奋与愁容。

“老王,你说这第一批纽扣和头花,量是不大,可这运费算下来,赚头就去了一大半啊!”

“那有啥办法?人家肯要我们的货就不错了!这可是外汇!”

“是啊,李哥,想想办法,总得运出去,信誉不能丢……”

谢亦菲听着他们的讨论,心中感慨万千。这些草根商人,靠着肩挑背扛,将最不起眼的小商品带到了世界级的展台,拿到了或许在大型企业看来微不足道、于他们却重若千钧的订单,此刻正为最实际的运输和成本问题发愁。他们没有高深的技术,没有雄厚的资本,全凭着一股敢闯敢拼、不放过任何一丝机会的韧性在挣扎求存。

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开拓?与她在欧洲面临的虽不同质却同样艰难的处境,隐隐产生了共鸣。

她端起酒杯,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主动走了过去。

“几位老板,又见面了。看情况,展会收获不错?”她微笑着用普通话打招呼。

那几位商贩先是一愣,认出谢亦菲后,立刻热情地招呼她坐下。

“哎呀,是谢总!托您的福,还算顺利,签了几个小单子!”姓王的商贩脸上堆满笑容,随即又苦下脸,“就是这后续的事情,麻烦啊……”

谢亦菲没有透露自己的具体业务,只是以一个普通同胞的身份,与他们闲聊了几句,听他们絮叨着创业的艰辛和对未来的憧憬。看着他们眼中那簇不灭的火焰,她心中因被监视而产生的阴霾似乎被驱散了一些。

回到自己的座位,斯图加特的夜色已然降临。窗外是现代化的汽车之城,窗内是为生计和梦想奔波的不同层面的中国人。谢亦菲握紧了口袋里的翡翠胸针。

暗流汹涌,前路未知。但无论是为了振华的技术理想,还是如同这些义乌商贩般最朴素的生存发展,她都没有退缩的理由。这份来自草根的韧性,无声地注入她的心田,让她更加坚定。罗斯戴尔的眼线固然令人警惕,但绝不能因此阻挡她前进的脚步。接下来的行动,需要更缜密的计划,更灵活的应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